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记里
载记
记传
记游
笔记
手记
文记
诗记
注记
掌书记
游记
记清
存记
笺记
记府
《漢語大詞典》:记里(記里)
标记里程。 清 顾汧 《塞外杂咏》之三:“记里无常疲渴久,乱山穷壑见人家。” 清 褚廷璋 《担炭行》:“关内有 黄厂 ,记里三舍半,山高多杼櫟,伐薪利用煅。”
《國語辭典》:载记(載記)  拼音:zài jì
记述偏方割据的事,称为「载记」。如《晋书》的十六国载记。
《漢語大詞典》:记传(記傳)
历史传记。后汉书·卢植传:“与諫议大夫 马日磾 、议郎 蔡邕 、 杨彪 、 韩説 等并在 东观 ,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南朝 梁 僧祐 《〈释迦谱〉序》:“爰自降胎,至于分塔,瑋化千条,灵瑞万变,并义炳经典,事盈记传。”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櫺槛风来,动芸香之苾苾;綺疎日映,见铅槧之纍纍,览彼縑湘,请披记传。”
《漢語大詞典》:记游(記遊)
指题名以记游踪。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后亦用作文章篇名,如某某记游,记录游览情况。
《國語辭典》:笔记(筆記)  拼音:bǐ jì
1.随手记录或指所记录的文字。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这回到南京来,将所有阅历的事,都把他笔记起来,将来还可以成一部书呢!」
2.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讹,或综述古义。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國語辭典》:手记(手記)  拼音:shǒu jì
1.戒指。明。刘元卿《贤奕编。卷四。閒钞下》:「古者后妃群妾进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即今戒指,又云手记。」
2.亲笔所写的书信、笔记、日记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诏书手记,不可数得。」《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宇文公谅传》:「尝挟手记一册,识其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
《漢語大詞典》:文记(文記)
犹文奏。后汉书·文苑传上·葛龚:“ 葛龚 字 元甫 , 梁国 寧陵 人也。 和帝 时,以善文记知名。” 李贤 注:“ 龚 善为文奏。”宋书·沈攸之传:“初, 吴兴 丘幼弼 、 丘隆先 ……并以文记之才随 攸之 。”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餐罢还復游,过从上文记。”
《漢語大詞典》:诗记(詩記)
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记”的并称。 宋 张舜民 《画墁集·郴行录》:“ 岳阳楼 ,经始於 张燕公 ,终 唐 之世,屡圮,皆完葺。 庆历 中, 滕宗谅 謫守,始大加增饰,规制宏敞,甲冠上流,取 宋 梁 以来所题诗记,刻石于夹楼。”
《漢語大詞典》:注记(注記)
记载;记录。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平望侯 刘毅 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 晋 干宝 《〈搜神记〉序》:“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絶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宋 初承 五代 ,三省无专职……六曹不釐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諫议无言责,起居不注记。”
分類:记载记录
《漢語大詞典》:掌书记(掌書記)
唐 代外官之一, 景龙 元年置。亦为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 宋 代亦置此职。旧唐书·郑从谠传:“制下,令自择参佐。乃奏……左拾遗 李渥 充掌书记, 长安 尉 崔泽 充支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掌书记,掌朝覲、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絀之事。”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禄山 既兼领三镇……掌书记 高尚 因为之解图讖,劝之作乱。” 胡三省 注:“掌书记,位判官下,古记室参军之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以恩地为恩府,始於 唐 马戴 。 戴 大中 初为掌书记於 太原 李司空 幕。” 宋 曾巩 《秘书少监陈公神道碑铭》:“乃卒解 静安 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
《國語辭典》:游记(遊記)  拼音:yóu jì
一种记载游览参观等见闻、经历的文体。如西湖游记、旅美游记。
《漢語大詞典》:记清(記清)
(1).记忆清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我和 苇兄 在旁边看着,记清了他们身段、模样,做个暗号,过几日评他个高下。”
(2).记录清楚。《负暴闲谈》第二六回:“军机大臣一面説,达拉密章京一面用手摺记清,然后回到自己的那间屋子里去,分派拟稿。”
《國語辭典》:存记(存記)  拼音:cún jì
1.保留不忘,有关怀、挂念之意。宋。苏轼与黄洞秀才书〉二首之一:「经过幸一见,人来辱书,甚荷存记。」
2.登记、登录。《清会典。卷二。内阁。批本处》:「遇有改签及折本,皆存记档案,按日交发。」
《漢語大詞典》:笺记(箋記,牋記)
古代文体名。给长官的书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孝景 讳 启 ,故两 汉 无称,至 魏国 笺记,始云启闻。”
牋記:古代文体之一。给长官的书启。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太僕 杜密 周甫 亦去 北海 相在家,每至郡县,多所陈説,牋记括(托)属。”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原牋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牋记之分也。”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始敢脩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飢渴之勤,载省孤蒙,实为幸会。”
《漢語大詞典》:记府(記府)
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史记·蒙恬列传:“ 成王 观於记府,得 周公 旦 沉书,乃流涕曰:‘孰谓 周公 旦 欲为乱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功勋粲然,著於海内,藏於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