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四定记
四记
四种授记
未发菩提心授记
出三藏记集
刊正记
刊定记
西域记
西域记地理考證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光记
光宝二记
有记法
有覆无记
佛类词典(续上)
四分开宗记四定记
四记
四种授记
未发菩提心授记
出三藏记集
刊正记
刊定记
西域记
西域记地理考證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光记
光宝二记
有记法
有覆无记
四分开宗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东塔怀素作。释四分律藏。对于相部法砺之旧疏,而称为新疏,盛行于世。
(书名)十卷,东塔怀素作。释四分律藏。对于相部法砺之旧疏,而称为新疏,盛行于世。
四定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句之定答也。(参见:四记)
(术语)四句之定答也。(参见:四记)
四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谓之四答,佛地论俱舍论谓之四记。有人发问而答有四种也。俱舍十九曰:「一、一向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否?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二、分别记,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否?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馀。三、反诘记,若作是问:人为胜劣?应反诘记:为何所方?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应记人胜。四、舍置记,若作是问:五蕴与有情为一为异?应舍置记,有情无实故,一异性不成,如石女儿白黑等性。如何舍置而立记名,以记彼问言,此不应记故。」智度论二十六曰:「佛有四种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别义答,三者反问答,四者置答。」佛地论六曰:「言四记者:一一向记,二分别记,三反问记,四默置记。」【又】四定记之略。外道之世界及我之常无常等十四难问,佛不为常乃至非常非无常之四句定记,若为之则背于道理也。俱舍论三十曰:「四定记皆不应理。」
(名数)智度论谓之四答,佛地论俱舍论谓之四记。有人发问而答有四种也。俱舍十九曰:「一、一向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否?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二、分别记,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否?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馀。三、反诘记,若作是问:人为胜劣?应反诘记:为何所方?若言方天,应记人劣;若言方下,应记人胜。四、舍置记,若作是问:五蕴与有情为一为异?应舍置记,有情无实故,一异性不成,如石女儿白黑等性。如何舍置而立记名,以记彼问言,此不应记故。」智度论二十六曰:「佛有四种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别义答,三者反问答,四者置答。」佛地论六曰:「言四记者:一一向记,二分别记,三反问记,四默置记。」【又】四定记之略。外道之世界及我之常无常等十四难问,佛不为常乃至非常非无常之四句定记,若为之则背于道理也。俱舍论三十曰:「四定记皆不应理。」
四种授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授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众生令住于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二适发心已得授记,或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勤心精进,诸根明利,是人发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萨位,堕毕竟数,出过八难,如是等人适发心,诸佛即授当得作佛之记,是名适发心已得授记。是住行以上也。三密授记,有菩萨求无上菩提,行种种之施,勤行精进,求诸善法,如是人固当授记,然自志满足,恐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谓此人精进修行,不蒙授记,是故佛以威神力密作当得作佛之授记,令他人闻,不令当人知,是曰隐覆授记或云密授记。四现前授记,有菩萨久集善根,无不具足,常修梵行,观无我空,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已悉具足,则于一切大众前现前记其成佛名号国土等,是名现前授记。见首楞严三昧经下。【又】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之利钝其具增上之信者,佛则令发菩提心授当得作佛之记也。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不得增上之行,但誓欲度脱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发菩提心同成正觉,蒙佛之授记也。三隐覆授记,即上之密授记。四现前授记,与上名义共同。见菩提资粮论三。
【三藏法数】
(出菩提资粮论)
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授记。
〔三、隐覆授记〕,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四、现前授记〕,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名数)(参见:授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众生令住于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住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二适发心已得授记,或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勤心精进,诸根明利,是人发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萨位,堕毕竟数,出过八难,如是等人适发心,诸佛即授当得作佛之记,是名适发心已得授记。是住行以上也。三密授记,有菩萨求无上菩提,行种种之施,勤行精进,求诸善法,如是人固当授记,然自志满足,恐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谓此人精进修行,不蒙授记,是故佛以威神力密作当得作佛之授记,令他人闻,不令当人知,是曰隐覆授记或云密授记。四现前授记,有菩萨久集善根,无不具足,常修梵行,观无我空,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已悉具足,则于一切大众前现前记其成佛名号国土等,是名现前授记。见首楞严三昧经下。【又】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之利钝其具增上之信者,佛则令发菩提心授当得作佛之记也。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不得增上之行,但誓欲度脱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发菩提心同成正觉,蒙佛之授记也。三隐覆授记,即上之密授记。四现前授记,与上名义共同。见菩提资粮论三。
【三藏法数】
(出菩提资粮论)
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授记。
〔三、隐覆授记〕,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四、现前授记〕,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未发菩提心授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术语)(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出三藏记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五卷。梁僧祐撰。列记经律论三藏之经目及翻译之同异序跋等。
(书名)十五卷。梁僧祐撰。列记经律论三藏之经目及翻译之同异序跋等。
刊正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孤山智圆著。释天台之观经疏。
(书名)二卷。孤山智圆著。释天台之观经疏。
刊定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地与贤首异。
(书名)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地与贤首异。
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唐西域记。又曰西域传,十二卷。总持寺沙门辩机撰。唐玄奘游西域诸国之纪行者。
(书名)具名大唐西域记。又曰西域传,十二卷。总持寺沙门辩机撰。唐玄奘游西域诸国之纪行者。
西域记地理考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英人有恭宁翰者。久居印度。精心考古。著玄奘游迹图。将记中各国所在。逐一注明,今为何城,此书以此图为蓝本。惟图所未及。或确知其有误者。必详加考定。以衷一是。恭图所无。最难考定者。惟葱岭以西大雪山内赌货罗故此诸小国。著者因此易稿至七八次。继思疆域沿革。今昔不同。而山川道途。必无大异。遂先审察彼此之离距及方向。即以今日通行之路线。依次求之。果然十得信九。且与名邻国疆界方位。并皆符合。即间有未敢自信者。要当相去不远。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英人有恭宁翰者。久居印度。精心考古。著玄奘游迹图。将记中各国所在。逐一注明,今为何城,此书以此图为蓝本。惟图所未及。或确知其有误者。必详加考定。以衷一是。恭图所无。最难考定者。惟葱岭以西大雪山内赌货罗故此诸小国。著者因此易稿至七八次。继思疆域沿革。今昔不同。而山川道途。必无大异。遂先审察彼此之离距及方向。即以今日通行之路线。依次求之。果然十得信九。且与名邻国疆界方位。并皆符合。即间有未敢自信者。要当相去不远。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其序曰:「此由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摘出。衒之跋云:惠生行记,事多不尽录。今以道药传宋云家记并载。按上三书,藏经既未收入,亦无他传本,盖亡佚久矣。尚赖此记存其涯略,亟加考證,以为究心地学之助。因记首有西域取经字,即以名篇。」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其序曰:「此由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摘出。衒之跋云:惠生行记,事多不尽录。今以道药传宋云家记并载。按上三书,藏经既未收入,亦无他传本,盖亡佚久矣。尚赖此记存其涯略,亟加考證,以为究心地学之助。因记首有西域取经字,即以名篇。」
光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唐普光法师著,有俱舍论记三十卷,性相学者。单称光记。
(书名)唐普光法师著,有俱舍论记三十卷,性相学者。单称光记。
光宝二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普光师先作俱舍论记三十卷,法宝师后著俱舍论疏三十卷,各异所见,探索俱舍。学者称为光宝二记,必玩味之。
(书名)普光师先作俱舍论记三十卷,法宝师后著俱舍论疏三十卷,各异所见,探索俱舍。学者称为光宝二记,必玩味之。
有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恶二法,其相显了,得记别当来之果相,故云有记法。即有可引异熟果表象之法也。见毗婆沙论五十一。
(术语)善恶二法,其相显了,得记别当来之果相,故云有记法。即有可引异熟果表象之法也。见毗婆沙论五十一。
有覆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无记)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术语)(参见:无记)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