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墨池记
裂以记言
二无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人记品
善恶无记三性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天台传佛心印记
天地记经录
五百人授记
五百弟子授记品
内记
分别记
词典(续上)
木印记墨池记
裂以记言
佛类词典
一向记二无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人记品
善恶无记三性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天台传佛心印记
天地记经录
五百人授记
五百弟子授记品
内记
分别记
《分类字锦》:裂以记言(裂以记言)
拾遗记刘向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烂然火明因以照向说开辟以前事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
一向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向人问与以决定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
(术语)向人问与以决定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
二无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体性羸弱,不可记善,不可记恶者,曰无记性。此无记有二种:一、有覆无记,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曰有覆,非感苦果之恶性,故曰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二、无覆无记,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宿世业力如所感之五蕴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即一切之果报是也。见唯识论三,百法问答钞三,七帖见闻三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记性之体有二种,一有覆无记,妄惑之体性极为羸劣者,如俱生起之我法二执即第七识是也。是体性极为羸弱,故曰无记,然为自性妄惑,能隐覆圣道,故名有覆无记。二无覆无记,如阿赖耶识之自体及内之五根,外之山河草木等是也。非自性妄惑,而羸弱,非善恶,故曰无覆无记。见百法问答钞三。
【佛学常见辞汇】
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有覆无记是极其微弱的惑障隐覆著圣道,但不是召感苦果的恶性;无覆无记是离惑障的无记法。无记是体性微弱到无善恶可记的意思。
(名数)体性羸弱,不可记善,不可记恶者,曰无记性。此无记有二种:一、有覆无记,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曰有覆,非感苦果之恶性,故曰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二、无覆无记,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宿世业力如所感之五蕴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即一切之果报是也。见唯识论三,百法问答钞三,七帖见闻三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记性之体有二种,一有覆无记,妄惑之体性极为羸劣者,如俱生起之我法二执即第七识是也。是体性极为羸弱,故曰无记,然为自性妄惑,能隐覆圣道,故名有覆无记。二无覆无记,如阿赖耶识之自体及内之五根,外之山河草木等是也。非自性妄惑,而羸弱,非善恶,故曰无覆无记。见百法问答钞三。
【佛学常见辞汇】
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有覆无记是极其微弱的惑障隐覆著圣道,但不是召感苦果的恶性;无覆无记是离惑障的无记法。无记是体性微弱到无善恶可记的意思。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法义述。
(书名)二卷。唐法义述。
人记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经名)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善恶无记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善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违损者。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之恶业是也。三、无记性,非善非恶为中容之法,亦为顺益,亦为违损,不可记别者。此中有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妄惑之势用微弱,虽无违损自他之力,然其体为妄惑,故荫覆圣道者,又与此惑障俱者,谓之有覆无记。末那识等是也。其体非妄惑,又非与妄惑俱之法,其自性微弱,曾无损益自他者。谓之无覆无记。阿赖耶识及内根外器等是也。出于唯识论五,百法问答抄三。
【佛学常见辞汇】
善性、恶性、无记性。(参见:三性)
(名数)一、善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违损者。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之恶业是也。三、无记性,非善非恶为中容之法,亦为顺益,亦为违损,不可记别者。此中有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妄惑之势用微弱,虽无违损自他之力,然其体为妄惑,故荫覆圣道者,又与此惑障俱者,谓之有覆无记。末那识等是也。其体非妄惑,又非与妄惑俱之法,其自性微弱,曾无损益自他者。谓之无覆无记。阿赖耶识及内根外器等是也。出于唯识论五,百法问答抄三。
【佛学常见辞汇】
善性、恶性、无记性。(参见:三性)
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犍子,为严炽王说法,遂受记于佛,其所说世出世之法,曲尽其妙,文义亦通畅,世最流通。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为此本之异译,缺王论品。
(经名)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大萨遮尼犍子,为严炽王说法,遂受记于佛,其所说世出世之法,曲尽其妙,文义亦通畅,世最流通。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为此本之异译,缺王论品。
天台传佛心印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虎溪沙门怀则述。说深明性具之圆宗,直指人心。使见性成佛者。注二卷,明传灯注。
(书名)一卷,元虎溪沙门怀则述。说深明性具之圆宗,直指人心。使见性成佛者。注二卷,明传灯注。
天地记经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立世阿毗昙论之异名。
(书名)立世阿毗昙论之异名。
五百人授记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
(故事)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
五百弟子授记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为二段,初先授记于富楼那一人,后总授记于馀人。然则自人数上言之。应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为有同一名号之如来。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领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为品名。
(经名)法华经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说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记别者。受记别之弟子,总有千二百人,分之为二段,初先授记于富楼那一人,后总授记于馀人。然则自人数上言之。应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为有同一名号之如来。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领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为品名。
内记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家方丈之书状侍者曰内记。
(职位)禅家方丈之书状侍者曰内记。
分别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记之一。
(术语)四种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