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3,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偏记
府记
垂记
凭记
花记
记性
切记
下记
记故
记将
记着
两记
记心
记疏
记动
《漢語大詞典》:偏记(偏記)
(1).亦作“ 偏纪 ”。 唐 刘知几 谓史书除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十流。其一为偏纪,是记近事的短篇,如 汉 陆贾 《楚汉春秋》、 乐资 《山阳公载记》等。见史通·杂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裴松之 之註《三国》也, 刘孝标 之註《世説》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迨今藉以传焉。”
(2).犹最忆。 前蜀 魏承班 《黄钟乐》词:“偏记同欢秋月低。”
《漢語大詞典》:府记(府記)
官府宣示命令的文书。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孝桓帝 时, 河南 李盛 仲和 为郡守,贪财重赋。国人刺之曰: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韵府拾遗 寘韵》:垂记(垂记)
侯喜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敬授人时而尧典垂记大无禾麦则鲁史频书
《漢語大詞典》:凭记(憑記)
文凭,证书。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择其学成者,授以凭记,可以为各州县小学堂教习。”
《骈字类编》:花记(花记)
牡丹八书洛阳花记云以棘数枝置花丛上棘气暖可以辟霜亦一法也
《國語辭典》:记性(記性)  拼音:jì xìng
记忆力。《红楼梦》第三九回:「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老残游记》第一二回:「我的记性真坏!我常到你们公馆里去,怎么就不认得你了呢!」
《國語辭典》:切记(切記)  拼音:qiè jì
1.切实牢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彼见我不与他敌,必不乱攻。切记不可交战!」
2.清晰记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大会莺脰湖,分韵作诗,我还切记得赵雪斋先生是分的八齐。」
《漢語大詞典》:下记(下記)
古代上级给下级的文书谓下记。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不晓吏道,所能不过案狱考事,移书下记。”后汉书·钟离意传:“﹝ 钟离意 ﹞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奏疏所以取记义者,古人施之上曰奏记,施之下曰下记。”
分類:上级文书
《漢語大詞典》:记故(記故)
史事,故实。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世见五帝、三王事在经传之上,而 汉 之记故尚为文书,则谓古圣优而功大,后世劣而化薄矣。”
分類:史事故实
《漢語大詞典》:记将(記將)
犹记着。将,助词。《敦煌变文集·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争无里巷明宣説,自有神祇闇记将。”
分類:记着助词
《漢語大詞典》:记着(記着)
犹记得;记住。 唐 李商隐 《即日》诗:“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水浒传》第一○二回:“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笔生花》第二回:“倒亏你记着又来提了,难道就不怕汝嫂多心见怪么?” 孙犁 《秀露集·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通信》:“你以前来信,叫我注意你在《收穫》上发表的作品,我是记着的。”
《骈字类编》:两记(两记)
齐书张绪传案建元初中诏序朝臣欲以右仆射拟张岱褚渊谓得此过优若别有忠诚特进升引者别是一理仰由裁照诏更量说者既异今两记焉 文心雕龙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
《國語辭典》:记心(記心)  拼音:jì xīn
放在心上、记在心里。《三国演义》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汝勿记心。」《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快伸过孤拐来,打五棍记心!」
《漢語大詞典》:记疏(記疏)
整理记录。 宋 苏轼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輒输写腑臟,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
分類:整理记录
《漢語大詞典》:记动(記動)
犹记事。 宋 陆佃 《除中书舍人谢丞相荆公启》:“濡螭头而记动,方愧超踰;批凤尾以代言,更惊尘窃。” 清 冯景 《驳〈蔡仲之命〉序中七字》:“乃知 蔡叔 获罪事蹟,当时自另详记动之史,何必赘入《蔡仲之命》邪?”参见“ 记事 ”。
分類:记事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