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释处良(字 遂翁 )
辛弃疾(号 稼轩、稼轩居士 忠敏 字 坦夫、幼安 )
释道济(别称 书记禅师、方圆叟 李 字 湖隐 世称 济颠、济公活佛 道济、惠明 )
叶文诗(别称 叶书记 )
刘秉忠(名 侃 字 仲晦 子聪 号 藏春散人 文正、文贞 世称 聪书记云 秉忠 常山王、赵国公 )
舒岳祥(字 舜侯、景薛 世称 阆风先生 号 阆风 )
汪元量(字 大有 号 水云子、水云、楚狂 )
释传记(世称 传法华 )
史记勋(字 稽叔 号 忠屿 )
史记言(号 笔峰 )
史记事(字 义伯 号 莲舟 )
史记言(字 司直 )
戴记(字 仪周 号 梧台 )
侯玄汸(字 记原 号 秬园 )
其它辞典(续上)
庆书记释处良(字 遂翁 )
辛弃疾(号 稼轩、稼轩居士 忠敏 字 坦夫、幼安 )
释道济(别称 书记禅师、方圆叟 李 字 湖隐 世称 济颠、济公活佛 道济、惠明 )
叶文诗(别称 叶书记 )
刘秉忠(名 侃 字 仲晦 子聪 号 藏春散人 文正、文贞 世称 聪书记云 秉忠 常山王、赵国公 )
舒岳祥(字 舜侯、景薛 世称 阆风先生 号 阆风 )
汪元量(字 大有 号 水云子、水云、楚狂 )
释传记(世称 传法华 )
史记勋(字 稽叔 号 忠屿 )
史记言(号 笔峰 )
史记事(字 义伯 号 莲舟 )
史记言(字 司直 )
戴记(字 仪周 号 梧台 )
侯玄汸(字 记原 号 秬园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处良书记。字遂翁。会稽山阴刘氏子。九岁以童子得度。十三岁游诸方。仅胜衣笠。路人为之惊叹。初为妙喜侍者。又从卐庵颜公为书记。英迈玉立。游二师间。皆受记莂。馀事能文词。善笔札。诸方翕称良书记。然亦以议论皦核不少假借。不为诸方所容顾。独陆陆众中。尝居秀州法喜院。举香为卐庵嗣。萧然数僧。食财半菽。再岁。退庐会稽海上。适太常尤公。守临海。起师领紫櫜。复以县大夫不乐弃去。久之。领昆山荐严资福寺。遂以疾逝。淳熙十四年六月戊寅也。遗言藏骨庐山智林寺。寺。卐庵与师。所同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7 【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全宋诗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众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历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为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著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为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词学图录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有《稼轩长短句》。黄鹤楼志·人物篇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系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宁宗时知镇江府,未久落职。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临行之际,同僚在武昌南楼设宴为其饯行,他即席赋词《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抒发豪放悲壮的抑郁情怀。全宋文·卷六二一四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末,金主亮死后,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奉表归宋。乾道元年,奏《美芹十论》。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又上疏论恢复大计甚备。八年,出知滁州。淳熙二年,提点江西刑狱。历知江陵、隆兴府,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再知隆兴。八年,为言者所劾落职,隐居上饶带湖十年。绍熙二年,起提点福建刑狱,知福州,罢,徙居铅山。嘉泰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加宝谟阁待制,知镇江。开禧三年卒,年六十八。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屡起屡罢,忧愤而死。工于词,所作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或1148—1209 【介绍】: 宋僧。台州天台人,俗姓李,字湖隐。年十八就杭州灵隐寺落发出家,狂嗜酒肉,人称济颠,或称方圆叟,后世俗称济公。复居净慈寺,火发寺毁,行化诸地。相传屡显神通,事迹甚多。宁宗嘉定初坐逝,葬虎跑塔中。全宋诗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净慈寺志》卷一九),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六三
道济(一一三七——一二○九),字湖隐,号方圆叟,俗姓李,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生宦室,年十八依杭州灵隐寺佛海禅师出家。为人放荡不拘,破裈袒裎,饮酒食肉,浮沉市井,人称济颠。以是为灵隐所逐,入杭州南屏山净慈寺为书记。浪游数十年,足迹几半天下。嘉定二年卒,年七十三(一云年六十,又云绍兴十八年生)。后世称为济公活佛。有文十馀篇传世,后人编次为《济祖师文集》。见释居涧《北涧集》所载《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九,《敕建净慈寺志》卷一○。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济颠者。名道济。明颠者。名惠明。二师。示迹同时而各郡。然皆以素风颠。人因称济颠。明颠。济颠之颠。为尤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然。出家灵隐寺。寺僧无不唾骂。逐之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诗曰。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莫能测。年七十三示化。明颠者。潦倒猖狂。衣不蔽体。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铁钉。遇瓦砾拾置袖中。人诚语相向。则答以机锋。或侮之。则酬以狂言。入市。群儿争挽袖觅钱。或与之一钱两钱。或不与。喧叫语笑。衢路阗塞。人或饭之。不问远近识不识。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或反探袖出钱置几上。不谢而去。一时倭奴见之。罗拜云。曾向海中失风。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诗。或持菖蒲索题。随口云。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孤。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与济颠实未相识。偶遇于朱泾。目之曰咦。济颠赠之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谩。二颠俱南宋。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书记禅师。出浙东天台李氏贵族。名道济。母梦吞日而孕。娩时红光烛室。国清本禅师。以为法中之宝。摩顶而谶之。济年十八。走灵隐。见瞎堂远公。远即为济斩发。未逾年。神悟绝伦。远为印可。然济性狂简。出入僧堂。每大言忤众。众以济犯规。白远。远曰。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自后常出冷泉亭。与少年扑跤。或狂歌酒肆。或去呼猿洞。引猿同翻觔斗。或携荤酒。污看经处。主事复白远。远惟以颠僧保护之。是以呼为济颠云。远公殁。济之颠酒愈甚。寺不容住。遂挂搭净慈。净慈德辉长老。奇济行履。以书记延之。然终不能忍酒。净慈之众。亦短济于辉前。辉之曲护亦如瞎堂。书记常私游十六听朝官之门。毛陈二太尉。日以香醪馈之。人不敢非。书记醉则赋诗千百言。言超意表。识者尚之。一晚醉卧十里松寺。主令人扶归。憨睡厨下。初夜分忽起绕廊。狂呼火发。众以为颠。中夜罗汉堂琉璃火。延幡脚寺燬。辉公乃留偈。承光化去。书记遂请嵩少林主方丈。嵩之贤书记亦如辉公。书记则曲设灵机。而梦感朝廷。不二载。万础千楹。顿还旧观。又以两廊影壁未就。欲达临安新任王安抚而成之。嵩止曰。不可。我闻王公微时。常投斋僧寺。业被寺僧所卖。王公怒。题寺壁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今凡见僧皆恨。汝干之可得耶。众亦阻之。书记笑而唯。径投府前。值王公升堂。书记则探头引望。王公大怒。令阴执拟笞之。书记曰。吾乃净慈书记济颠僧也。有段因缘。惟阁下能省。特来计较耳。公亦微闻济颠诗酒之名。意稍解。书记遂以王公昔年题壁事。造妙语讽之。王公大笑。留济公。宿内衙。济公徐以影壁意扣之。王公遂捐钞三千贯。以忏前非。济公之演化无碍。约类如此。至若释结弭灾。游戏三昧。异迹饶剩。不胜述也。一日入城访旧。与张提点。饮酒赋诗。归便卧疾。嵩下安乐堂。问公。公抚榻谢曰。惭愧。乃请嵩为沈万法披剃。万法为人诚重。事公有年。公随命万法。报诸诗酒故檀。即沐浴跏趺书偈。瞑目而逝。太尉朝官俱赴净慈。诸山宿德毕集会。送者千万人。至虎跑寺前。茶毗。获无数舍利。回至净慈寺前。有二行脚僧。谒嵩曰。某甲适从六和塔过。遇济公。寄书一缄僧鞋一双。嵩大惊曰。济公终时。我以此鞋。易其敝屣。对众启缄。其辞恳切。计二百零九言。纸馀又附颂曰。看不著。错认笊篱是木杓。昨夜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断黄金索。幼年曾到雁门关。老少分明醉眼看。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是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又旬馀。有钱塘差使。过天台山下。会济公。复寄来诗二首。又后五十年。有范村人。送木料于净慈。言近属济公所化。 赞曰。济公彻枢旨于瞎堂言下。遂以格外玄机。混俗同尘。或嘲风弄月。发明佛祖心宗。时不怪。以颠僧目之。幸也。及示化天下。始同称公。为不可测人。岂非末后实效光明之被于万物也。博矣。于戏鉴公生平。若非贤圣应世。求不巧尽拙。生亦不可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本儒家子。为天庆观道士,时称叶书记。嗜酒,善诗及画山水人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6—1274 【介绍】: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为僧时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艺,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极经世》。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卒谥文正。有《藏春集》。元诗选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曾祖官邢州,徙家焉。秉忠少补邢台节度府令史,慨然投笔去,隐武安山谷间。久之,从浮屠法,更名子聪。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邀与俱入见,大悦之。留赞大计,人称聪书记云。世祖正位,一时规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更名秉忠。诏以翰林侍讲学士窦默女妻之,赐第奉先坊。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赠太傅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仁宗时,追封常山王。仲晦自幼好学,至老不衰。既贵,斋居蔬食澹然不异平昔。书得鲁公笔法,行草独师二王。天文、卜筮、算数,皆有成书。自号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学士阎复序之,谓当云霾草昧之世,赞成文明。至于裁云镂月之章,白雪阳春之曲,在公乃为馀事。史称其诗萧散閒澹,类其为人。盖以佐命元臣,寄情吟咏,其风致殊可想也。词学图录
刘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聪,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奏建国号曰大元,定朝仪官制,为一代成宪。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诗词多萧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乐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 【介绍】: 宋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全宋诗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全宋文·卷八一六一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又作岳祥,字景薛,更字舜侯,号阆风,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授奉化尉,历幕职,官终承直郎。宋亡不仕,为赤城书堂长,教授乡里以终。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岳祥工诗,尝以文谒吴子良,子良奇之,以比贾谊、终军。晚益覃思,与王应麟并以文名海内。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谈丛》、《荪墅稿》、《避地稿》、《篆畦稿》、《蝶轩稿》、《梧竹里稿》等,凡二百二十卷,其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见元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嘉业堂本《阆风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全宋诗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汪元量(约1241-约1317) 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水云词》。元诗纪事
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唐人。有水云集、湖山类稿。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号水云,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随三宫入燕,多历年所,后乞为黄冠还钱塘。元量又工诗,著有《湖山类稿》(存)、《水云集》(存)。其诗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皆备见于诗篇,故当时闻人多推为诗史。见《南宋书》卷六二,马廷鸾《湖山类稿跋》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传记者,鄞人也。性好独居,日以《法华》为课,数及九千七百馀部,世称为传法华。万历十四年,司勋虞淳熙举《法华三昧忏》,传记禁足,修长期者三,九历寒暑,屡获瑞应。后憩杭州西溪道上,肩水负薪,行诸苦事。或曰:“佛法广运,乃犹作此,有为功德耶?”传记折之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乎?”万历四十一年七月,辞诸弟子,称佛三千声,唱《妙法莲华经》题者数四,西面坐化,越日顶犹暖,异香不绝。
人物简介
维基
史记勋(1554年—1600年),字稽叔,号忠屿,浙江余姚人,进士出身。浙江乡试第十四年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二甲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官郎中,迁任湖广德安府知府。万历十八年(1590年)丁父艰。服阙后,补任四川,任重庆府知府。后调任彰德府知府。
人物简介
维基
史记言,号笔峰,山西平阳府蒲州河津县人。少时家贫,卖碗自给,至运城为诸生所辱,始发愤读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知河南济源县。济源地故饶,又滨河,民间树艺无方,蓬蒿蓊然,记言至,视罪人轻重,令辟草莱自赎。制田器,教以菑畲法。开永利洞水渠,使资灌溉,亩获数十钟,家有盖藏。因建启运书院,陈诗书礼乐,文风丕变,一时名士如吴应举、段国璋、周维新,咸出其门。催科不遣胥役,不事鞭朴,但榜曰某里某日,而山僻罔不至。明季循良第一。解组后,济源人镌德政碑,为建生祠东门外祀之。后河津人过其地,闻为史公故里人,环向问起居,感叹不绝。后升户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字义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介休、榆次二县知县,以廉明称。擢御史,按楚,尤多异政,敢谏有声,历光禄少卿,以触权相罢归,讲学里中。有《理学渊源》。维基
史记事,字义伯,号莲舟,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陕西乡试举人,二十三(1595年)联中乙未科三甲216名进士,第二年任山西介休知县,三十一年调任榆次县,离任后升兵部主事,三十六年八月考选云南道监察御史,三十九年巡按湖广,四十五年考察去职。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以荐起用为行人司左司副,四年正月升尚宝司丞,官至光禄寺少卿,后以东林党被削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司直。崇祯间举人。历长沙知县,迁陕州知州。地当要冲,记言出私财募士,聘少林寺武僧训练。崇祯八年底,守城拒义军老回回部,城陷被捕处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侯玄汸(1614—1677),字记原,号秬园。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区华漕镇)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在顺天乡试中考中副榜,入清后放弃功名,不求仕进。理学著作有《月蝉笔露》、《学古十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