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讯理(訊理)
责问处理。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厄鲁特 纠边夷八犯 西寧 ,刼夺牛马,拒官兵,詔大臣至 西寧衞 讯理,按例赔偿。”
分類:责问
《國語辭典》:讯口(訊口)  拼音:xùn kǒu
不加思索即随口说话。《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讯口胡应和,译话吃不过。」
分類:信口戏文
《漢語大詞典》:讯栲(訊栲)
见“ 讯考 ”。
《漢語大詞典》:讯考(訊考)
亦作“ 讯栲 ”。 拷问;刑讯。隋书·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讯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之属,楚毒备至,多所诬伏。”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初理 东郡 ,闻讯栲声,为愀然不乐。”
分類:拷问刑讯
《漢語大詞典》:讯唉(訊唉)
问答。管子·桓公问:“ 禹 立諫鼓于朝,而备讯唉。” 尹知章 注:“讯,问也;唉,惊问也。” 清 王绍兰 《〈说文段注〉订补》卷二:“管子·桓公问篇‘立諫鼓於朝,而备讯唉。’此唉应之正字也。讯为问,明唉为应。 尹 注以唉为惊问,失之。”
分類:问答
《漢語大詞典》:讯案(訊案)
审理案件。 清 王昶 《使楚丛谭》:“八月初一日辰刻,遇 胡云坡 司寇自 山东 讯案回,晤语久之。”《冷眼观》第七回:“其时那位 真大老爷 正值午堂讯案,忽听头门外有人喊寃。”
《漢語大詞典》:讯辩(訊辯)
见“ 讯辨 ”。
《漢語大詞典》:讯辨(訊辨)
审理。《梁书·武帝纪上》:“可通检尚书众曹, 东昏 时诸諍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辨,依事议奏。”南史·梁纪上·武帝作“讯辩”。 宋 晁补之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会上以府左右院暨司録狱,无以杂合讯辨,三司混金穀,视狱不专,詔曰:‘稽参故事,宜属理官。’初置大理寺,命公为记。”
分類:审理
《漢語大詞典》:讯处(訊處)
审问处置。 张德义 刘培林 《董小宛传奇》第十八章:“关于讯处 霍华 之事,有 杨某 一肩负责,决不会让贵府有所干碍。”
《漢語大詞典》:讯疮(訊瘡)
刑讯的创伤。《元典章·刑部三·不睦》:“下禁返勘间,本贼讯疮发溃身死。”
分類:刑讯创伤
《漢語大詞典》:讯鼎(訊鼎)
犹问鼎。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闚图讯鼎,禋天类社。” 李贤 注:“讯鼎,谓 楚子 问 王孙满 鼎轻重也。”
《高级汉语词典》:讯定
审问判决
分类:讯定
《漢語大詞典》:讯夺(訊奪)
审讯定夺。 樊增祥 《批屈自有呈词》:“其中恐有挟嫌诬陷之处,姑候唤案讯夺。”
《國語辭典》:讯供(訊供)  拼音:xùn gōng
审问以取得口供。如:「警察对嫌犯讯供时,是绝对禁止刑求的。」
分類:审问口供
《國語辭典》:讯棍(訊棍)  拼音:xùn gùn
审讯行刑时所用的棍棒。《水浒传》第三十八回:「那兜驮的,与我背起来,且打这厮百讯棍。」
《國語辭典》:讯号(訊號)  拼音:xùn hào
一种用来指示或联络的讯息或信号。如:「讯号中断」、「我们议定以灯光的明灭为讯号,彼此互相支援。」
《漢語大詞典》:讯夹(訊夾)
刑讯拶指。 清 沈曰霖 《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乃下于狱。明日又讯夹之,自朝至暮,加以桹头无数,其不承如故也。”
分類:刑讯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