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7,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议决
议名
议婚
议从
无异议
议正
议罚
议谳
俗议
庭议
政议
议请
协议
成议
议制
《國語辭典》:议决(議決)  拼音:yì jué
经过开会讨论后所作出的正式决定。
《漢語大詞典》:议名(議名)
犹议谥。 唐 独孤及 《重议吕諲》:“议名之际,敢不闕其所疑,而録其尤者、著者,有司之职也。”
《漢語大詞典》:议婚(議婚)
说亲;商谈联姻之事。 金 王若虚 《太乙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年十六,父兄议婚。师曰:‘性喜出家,不愿娶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虽故却之,而未敢议婚他姓。” 樊增祥 《樊山判牍续编·批周清存禀词》:“此女在尔家多年,虽媳犹女,仰即妥为议婚,勿稍草率。”
《韵府拾遗 冬韵》:议从(议从)
唐书房杜列传赞:方君臣明良,志叶议从,相资以成,固千载之遇。萧曹之勋,不足进焉。
《国语辞典》:无异议(无异议)  拼音:wú yì yì
1.不反对,不提不同的意见。如:「对于这项方案,众人无异议通过。」
2.没有反对或意见不同的人。
《漢語大詞典》:议正(議正)
拟议决定。魏书·常景传:“ 肇 尚 平阳公主 ,未几主薨, 肇 欲使公主家令居庐制服,付学官议正施行。”
《漢語大詞典》:议罚(議罰)
谓议定其罪给以处罚。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宋 朱熹 《学校贡举私议》:“其行义有亏,学术无取,举者亦当议罚。”
《漢語大詞典》:议谳(議讞)
(1).谓议罪量刑。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 崇韜 奏曰:‘ 贯 纵有死罪,俟欵状上奏,所司议讞,以朝典行之,死当未晚。’”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顾恐自时厥后,惩创往事,议讞之际,未免刻深。”
(2).指判案文书。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俗议(俗議)
世俗的议论。史记·李斯列传赞:“人皆以 斯 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分類:世俗议论
《漢語大詞典》:庭议(庭議)
(1).议事于朝廷。庭,通“ 廷 ”。《汉书·匈奴传》:“ 高皇后 尝忿 匈奴 ,羣臣庭议, 樊噲 请以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
(2).指朝廷的决策。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庭议既得,庙謨必臧。”
《漢語大詞典》:政议(政議)
(1).严正批评。政,通“ 正 ”。战国策·韩策二:“ 韩傀 相 韩 , 严遂 重於君,二人相害也。 严遂 政议直指,举 韩傀 之过。 韩傀 以之叱之於朝。”
(2).关于政事的讨论。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于 鲁迅 也就面面俱到,自在圆通,拥皋比,参政议,臧否人物,放论文章,都不减于 周作人 氏之‘如秋天,如秋水,于事不隔’了。”
《漢語大詞典》:议请(議請)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魏书·刑罚志》:“先朝既无不讯之格,而空相矫恃,以长违暴。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旧唐书·刑法志:“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八: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宾,八曰议勤。”旧唐书·刑法志:“其犯十恶者,不得依议请之例。”
《國語辭典》:协议(協議)  拼音:xié yì
1.共同商议。宋。崔公度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也作「协商」。
2.经过谈判、协商后所决议共同遵守的约定。如:「这个方案几经磋商,终于达成协议。」
《國語辭典》:成议(成議)  拼音:chéng yì
已议定的计画、决策。《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遂赍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
《漢語大詞典》:议制(議制)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南史·谢弘微传》:“被举之身,加以禁錮,年数多少,随愆议制。”旧唐书·刑法志:“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
(2).礼仪制度。议,通“ 仪 ”。晋书·李重传:“先王议制,以时因革,因革之理,惟变所适。”
(3).讨论制宪。清史稿·职官志序:“ 光绪 变法, 宣统 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