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7,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平议
罢议
议曹
濮议
漫议
杂议
邪议
议谥
谹议
党议
生议
省议
中议
鲠议
沮议
《國語辭典》:平议(平議)  拼音:píng yì
公平讨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
《漢語大詞典》:罢议(罷議)
停止论议;罢论。 宋 朱熹 《乞追还待制职名并自劾奏状五》:“后虽罢议,无所施行,然在私心,岂容自昧。”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三五回:“ 武氏 嘉他谦让,欲加厚赐, 仁杰 固辞,才算罢议。”
分類:停止论议
《漢語大詞典》:议曹(議曹)
(1).郡守的属吏。汉书·循吏传·龚遂:“数年,上遣使者徵 遂 ,议曹 王生 愿从。”南史·崔慧景传:“徧游公卿,仕至 扬州 议曹从事。”
(2).官署名。掌言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 唐 道宣 《叙任道林辨周武帝〈除佛法诏〉》:“今圣上允可,议曹奏决,上下含和,定无异趣。” 明 李东阳 《次青谿岁祫享韵》:“祧庙有灵归祫祭,议曹无力预官寮。”
《漢語大詞典》:濮议(濮議)
宋仁宗 无嗣,死后以 濮安懿王 允让 之子 赵曙 继位,是为 宋英宗 。即位次年( 治平 二年),诏议崇奉生父 濮王 典礼。侍御史 吕诲 、 范纯仁 、 吕大防 及 司马光 等力主称 仁宗 为皇考, 濮王 为皇伯,而中书 韩琦 、 欧阳修 等则主张称 濮王 为皇考。 英宗 因立 濮王 园陵,贬 吕诲 、 吕大防 、 范纯仁 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 程朱 正论臣所执,今昔 濮 议谁斟量?”
分類:宋仁宗
《国语辞典》:漫议(漫议)  拼音:màn yì
对事情广泛且随意的发表议论。如〈屈子列传漫议〉。
《漢語大詞典》:杂议(雜議)
集议;共同评议。汉书·晁错传:“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新唐书·礼乐志四:“其后羣臣言封禪者多,乃命祕书少监 颜师古 、諫议大夫 朱子奢 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吴郡志〉后:“於是会校官 汪泰亨 ,与文学士杂议,用 褚少孙 例,增所闕遗,订具誒伪。” 张晋藩 等《中国法制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对于重大疑案,皇帝令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御史、谏官等大臣共同评议,称为‘杂议’,然后决断。”
《漢語大詞典》:邪议(邪議)
奸邪之议。汉书·刘向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及 秦檜 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议谥(議謚)
亦作“ 议諡 ”。 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拟具上谥或赐谥的名号请旨定夺,叫“议謚”。国语·楚语上:“王卒,及葬, 子囊 议謚。”晋书·秦秀传:“ 何曾 卒,下礼官议諡。” 唐 颜真卿 《请复七圣谥号状》:“ 宝应 中,二圣山陵有司议諡,事不师古,变而行权。” 清 冯景 《濮议议》:“始议謚时,有司奏为人后者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
《國語辭典》:谹议(谹議)  拼音:hóng yì
博深的议论。《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必将崇论谹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漢語大詞典》:党议(黨議)
(1).聚众议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2).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后汉书·党锢传·魏朗:“尚书令 陈蕃 荐 朗公 忠亮直,宜在机密,復徵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行》:“嚣途或妄践,党议勿轻持。” 唐 戴叔伦 《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漢語大詞典》:生议(生議)
(1).指律例中死罪以外的条款。汉书·刑法志:“姦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2).犹阐发。 明 徐渭 《肖甫诗序》:“词有限而理无穷,格之华词有限而理之生议无穷也。”
《漢語大詞典》:省议(省議)
审察议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圣明时有詰责,漫无省议。”
分類:审察议处
《骈字类编》:中议(中议)
金史百官志:吏部正五品,上曰中议大夫,中曰中宪大夫,下曰中顺大夫。 元史察罕特穆尔传:十五年,贼势滋蔓,由汴以南陷邓、许、嵩、洛。察罕特穆尔兵日益盛,转战而北,遂戍虎牢以遏贼锋。贼乃北渡盟津,焚掠至覃怀,河北震动。察罕特穆尔进战,大败之,馀党栅河洲,歼之无遗类,河北遂定。朝廷奇其功,除中书刑部侍郎,阶中议大夫。又魏书于忠传:臣等前议所以广建茅土者,正以畏迫威权,苟免暴戾故也。是以中议之际,以十三日夜入为无勋,唯以拒违矫令,抑黜奸回,微可袖叙。以前侍中臣忠总摄文武,侍中臣光久在枢密,赞同其意,故唯赏二人。
《漢語大詞典》:鲠议(鯁議)
刚直的议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分類:刚直议论
《漢語大詞典》:沮议(沮議)
非议;异议。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二客虽窒计沮议,何伤。”孙子·九地“夷关折符” 唐 李筌 注:“政令既行,闭关折符,无得有所沮议,恐惑众士心也。”新唐书·陆贽传:“所谓小人者,非悉怀险詖以覆邦家也,盖趋向狭促,以沮议为出众,自异为不羣,趣小利,昧远图,効小信,伤大道尔。”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熙寧 初,有詔侍从之臣各举所知, 范蜀公 时为翰林学士,以应詔除 利州路 转运判官,执政有沮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