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5,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阿难八不思议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迦旃延论议第一
众生不可思议
楞严经通议
说不可思议品
谈议
论议
论议经
难思议
难思议往生
观不思议境
佛类词典(续上)
如来不思议法身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阿难八不思议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迦旃延论议第一
众生不可思议
楞严经通议
说不可思议品
谈议
论议
论议经
难思议
难思议往生
观不思议境
如来不思议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义释十二曰:「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
(术语)称阿字本不生之理。大日经五曰:「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义释十二曰:「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宋法护等译。大宝积经第三金刚力士会之异译。
(经名)二十卷,宋法护等译。大宝积经第三金刚力士会之异译。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佛学大辞典】
(经名)此传附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后。作者不详。一卷。
(经名)此传附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后。作者不详。一卷。
阿难八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告文殊,阿难事我二十馀年,具足八种不思议:一受特别之请待,不往施主之家,往必与众共。二如来之衣,虽故物不受之。三见佛以当见时。四见女人不生欲心。五听法不再问。六知佛所入之定。七知众会之得益。八知佛所说之法。见涅槃经四十。
(传说)佛告文殊,阿难事我二十馀年,具足八种不思议:一受特别之请待,不往施主之家,往必与众共。二如来之衣,虽故物不受之。三见佛以当见时。四见女人不生欲心。五听法不再问。六知佛所入之定。七知众会之得益。八知佛所说之法。见涅槃经四十。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为九字之名号,表阿弥陀佛光德之名号也。总由无量寿经所说之十二光,别由难思,无称之二光,而立不可思议光之名。谓归命于有思虑言说到底不可之光明(智慧)之如来也:「南无不可思议光。」之语。出于昙鸾之赞阿弥陀佛偈。
(术语)称为九字之名号,表阿弥陀佛光德之名号也。总由无量寿经所说之十二光,别由难思,无称之二光,而立不可思议光之名。谓归命于有思虑言说到底不可之光明(智慧)之如来也:「南无不可思议光。」之语。出于昙鸾之赞阿弥陀佛偈。
迦旃延论议第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摩诃迦旃延)
(杂语)(参见:摩诃迦旃延)
众生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事不可思议之一。(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术语)四事不可思议之一。(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楞严经通议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明释德清述。其自序曰:「历览诸说,有所未惬者,独理观未见会通。故言句虽明,而大旨未畅。(中略)至万历甲寅,以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时,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予感其精诚,因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较悬镜虽多,无非广发一心三观之旨,而文不暇详释。题曰通议,盖取春秋经世,先王之法议而不辩之意。所谓议其条贯,而通其大纲。是于向上一路,实以为赘。其于初机之士,可以饮海一滴而吞百川之味也。」案此书十卷外首附悬镜一卷。末附补遗一卷。
(书名)十卷,明释德清述。其自序曰:「历览诸说,有所未惬者,独理观未见会通。故言句虽明,而大旨未畅。(中略)至万历甲寅,以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时,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予感其精诚,因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较悬镜虽多,无非广发一心三观之旨,而文不暇详释。题曰通议,盖取春秋经世,先王之法议而不辩之意。所谓议其条贯,而通其大纲。是于向上一路,实以为赘。其于初机之士,可以饮海一滴而吞百川之味也。」案此书十卷外首附悬镜一卷。末附补遗一卷。
说不可思议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之异名。
(经名)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之异名。
谈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谈话商议也。唐华严经五十三曰:「知诸语言,知诸谈议。」
(术语)谈话商议也。唐华严经五十三曰:「知诸语言,知诸谈议。」
论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问答而分别诸法也。涅槃经三十六曰:「乐论议者处五净居。」宋楞伽经一曰:「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术语)问答而分别诸法也。涅槃经三十六曰:「乐论议者处五净居。」宋楞伽经一曰:「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论议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部经之第十二,梵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议。经中设问答而辨明法相之处,名之为论议经。智度论三十三曰:「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所谓四圣谛。何等是四?所谓苦集灭道圣谛。是为论议。」
(术语)十二部经之第十二,梵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议。经中设问答而辨明法相之处,名之为论议经。智度论三十三曰:「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所谓四圣谛。何等是四?所谓苦集灭道圣谛。是为论议。」
难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难思)。
(术语)(参见:难思)。
难思议往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净土所享受之乐,为无量不可思议,故谓之难思议往生乐。又日本真宗所说三往生之一。谓弘愿他力之往生也。从他力回向之信心,得往生于弥陀之真实报土者,非凡夫言说思虑所及,故谓之难思议往生。是第十八愿之誓,而大无量寿经所说之往生也。
(术语)往生净土所享受之乐,为无量不可思议,故谓之难思议往生乐。又日本真宗所说三往生之一。谓弘愿他力之往生也。从他力回向之信心,得往生于弥陀之真实报土者,非凡夫言说思虑所及,故谓之难思议往生。是第十八愿之誓,而大无量寿经所说之往生也。
观不思议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一。就一念之心而观不思议之理也。境者理之别名。对于理之智谓之境。不思议者即空即假即中也,此法三而一,一而三,三一互融,而不前不后,指此而云不思议也。此不思议之理,就于一念之妄心而观之也。要之照一念之妄心即三千三谛之妙理而已。四教仪曰:「观不思议境。谓观一念心。具足无减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即此之境即空即假即中。更不前后。广不圆满。横竖自在。」
【三藏法数】
观即能观,境即所观。所观者何?不出色、心。色从心造,全体是心。故经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即众生日用现前,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妄心也。此心既全真成妄,今达妄即真,即此妄心,具足诸法,无有缺减。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非一非异,不前不后,玄妙寂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故指此心为不思议境也。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观观之。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观一切法即一法,空观也;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中观也。空观破见、思惑,證般若德;假观破尘沙惑,證解脱德;中观破无明惑,證法身德。三观既即一而三,三惑岂前后而破,三德非次第而證。说之次第,理非次第。由證三德,即入初住。所谓上根之人,唯用一法,即指此初观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以根对尘者,谓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不前不后者,一心不在前,诸法不在后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非一非一切者,中观双遮空假也;而一而一切者,中观双照空假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染曰思惑。尘沙惑者,谓众生之惑,种类数多如尘若沙也。无明惑者,谓于中道之理,无所明了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一。就一念之心而观不思议之理也。境者理之别名。对于理之智谓之境。不思议者即空即假即中也,此法三而一,一而三,三一互融,而不前不后,指此而云不思议也。此不思议之理,就于一念之妄心而观之也。要之照一念之妄心即三千三谛之妙理而已。四教仪曰:「观不思议境。谓观一念心。具足无减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即此之境即空即假即中。更不前后。广不圆满。横竖自在。」
【三藏法数】
观即能观,境即所观。所观者何?不出色、心。色从心造,全体是心。故经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即众生日用现前,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妄心也。此心既全真成妄,今达妄即真,即此妄心,具足诸法,无有缺减。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非一非异,不前不后,玄妙寂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故指此心为不思议境也。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观观之。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观一切法即一法,空观也;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中观也。空观破见、思惑,證般若德;假观破尘沙惑,證解脱德;中观破无明惑,證法身德。三观既即一而三,三惑岂前后而破,三德非次第而證。说之次第,理非次第。由證三德,即入初住。所谓上根之人,唯用一法,即指此初观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以根对尘者,谓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不前不后者,一心不在前,诸法不在后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非一非一切者,中观双遮空假也;而一而一切者,中观双照空假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染曰思惑。尘沙惑者,谓众生之惑,种类数多如尘若沙也。无明惑者,谓于中道之理,无所明了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