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14
典故
4
词典
517
佛典
83
其它
110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伟议
宣议郎
坐议
阁议
广议
筹议
开议
申议
贬议
议约
议长
议院
议命
议量
议理
《漢語大詞典》:
伟议(偉議)
高论,高见。 清 陈天华
《警世钟》
:“又有甚么民族主义,保皇主义,立宪主义,无不各抒伟议,都有理信可执,但总没有人实行过。”
分類:
高论
高见
《國語辭典》:
宣议郎(宣議郎)
拼音:
xuān yì láng
职官名。唐代设置宣义郎,为散官。宋代因袭设置。明制若由吏员出身而封为文职正七品官,则作宣义郎。清改为宣议郎,制度与明代相同。
分類:
官名
散官
七品
下称
《漢語大詞典》:
坐议(坐議)
坐论。
《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
:“旧制,凡大政事,心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参见“ 坐论 ”。
《漢語大詞典》:
坐论(坐論)
(1).坐而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
人物志·英雄
》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刘昞 注:“智能坐论,而明不见机,何事务之能处!”
(2). 唐 五代 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 宋 初,此制废。参阅 宋 钱惟演
《金坡遗事》
。
分類:
议论
宰相
上殿
议事
《国语辞典》:
阁议(阁议)
拼音:
gé yì
内阁会议。如:「国家大事交由阁议。」
分类:
内阁
会议
《韵府拾遗 寘韵》:
广议(广议)
魏文帝诏: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國語辭典》:
筹议(籌議)
拼音:
chóu yì
计划商议。《周书。卷三八。苏亮传》:「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也作「筹商」。
分類:
谋划
商议
《國語辭典》:
开议(開議)
拼音:
kāi yì
开始议事。如:「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后,行政院各部会首长依法到会进行施政报告。」
分類:
行会
会议
谈判
八章
《漢語大詞典》:
申议(申議)
申明情由加以议处。
《
后汉书·梁竦传
》
:“ 梁贵人 亲育圣躬,不蒙尊号,求得申议。” 李贤 注:“求申理而议之也。”
分類:
申明
明情
情由
议处
《漢語大詞典》:
贬议(貶議)
不好的评价和议论。
《
后汉书·党锢传序
》
:“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
晋书·陈寿传
》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明 姚福
《
青溪暇笔
》
:“昔 汉文帝 罪 薄昭 ,虽当后世,犹有贬议,况无罪乎!”
分類:
不好
评价
和议
议论
《漢語大詞典》:
议约(議約)
协议缔结条约。
《
清史稿·宗室肃顺传
》
:“会 英 法 联军犯 天津 ,起前大学士 耆英 随钦差大臣 桂良 、 花沙纳 往议约。”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
卷一:“辛丑三月,余奉简 河南 布政使, 李 相告邸议约需才,会电留余。”
分類:
协议
缔结
条约
《國語辭典》:
议长(議長)
拼音:
yì zhǎng
议会组织中的主席。由议员互选产生,有一定的任期。对外代表全会,对内综理议会会务,维持议场秩序,并整理议案。
分類:
议会
主持
议事
负责人
资本主义
国家
《國語辭典》:
议院(議院)
拼音:
yì yuàn
立宪国家的立法机关。也作「国会」、「议会」。
分類:
议会
《國語辭典》:
议会(議會)
拼音:
yì huì
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参政机关。可行使立法权。在内阁制国家中,且负有监督政府的权力。也作「国会」、「议院」。
分類:
议会
资本主义
国家
国会
《漢語大詞典》:
议命(議命)
犹算命。谓推算命运休咎。 宋
岳珂
《
桯史·杨艮议命
》
:“ 蜀 有 杨艮 者,善议命,游东南公卿间。瞽而多知,自云知数,言颇不碌碌,其得失多以五行为主,不深信
《珞琭》
诸书。”
分類:
算命
推算
命运
休咎
《漢語大詞典》:
议量(議量)
权衡裁夺。
分類:
权衡
裁夺
《漢語大詞典》:
议理(議理)
道理。议,通“ 义 ”。 唐
无名氏
《对病疾判》
:“予告赐告,议理悬殊;应为不为,自貽诸咎。”
分類:
道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