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思议(思議)
理解;想象。《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变化之奇,实难思议。”《西游补》第二回:“ 行者 此时真所谓疑团未破,思议空劳,他便按落云端,念动真言,要唤本方土地问个消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下木浅土,势若悬浮,横竖反侧,非人思议所及。”参见“ 不可思议 ”。
《漢語大詞典》:正议(正議)
(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國語辭典》:通议(通議) 拼音:tōng yì
1.议论能贯通。如:「博学通议」。
2.共同议论。《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于是诏诸尚书通议。」
3.职官名。清制文官正三品封通议大夫。
2.共同议论。《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于是诏诸尚书通议。」
3.职官名。清制文官正三品封通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