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庄语
庙议
评议
笔论
众欢
廷论
沸羹
发论
群口
外论
反逆
对论
择言
阔论
追论
《國語辭典》:庄语(莊語)  拼音:zhuāng yǔ
庄重的言论。指探讨宇宙、人生真理的言论。《庄子。天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也称为「庄论」。
《國語辭典》:庙议(廟議)  拼音:miào yì
朝廷的谋议。也作「朝议」。
《國語辭典》:评议(評議)  拼音:píng yì
商量、讨论而加以评断。《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高句骊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魏书。卷六○。程骏传》:「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國語辭典》:笔论(筆論)  拼音:bǐ lùn
1.以文字发表议论。汉。王充《论衡。超奇》:「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论之效也。」
2.文章名。东汉蔡邕撰,收入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为中国书论史重要著作。论述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与书家创作应有的精神状态。
《漢語大詞典》:众欢(衆讙)
众人的议论或喧哗。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养名显行,以息众讙。” 颜师古 注:“讙,譁,众议也。”新唐书·李景让传:“常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 景让 廷责。”
《漢語大詞典》:廷论(廷論)
(1).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上善《穀梁》,后大儒 萧望之 等廷论二家同异,多从《穀梁》。由是《穀梁》学復兴。”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诸公亦奋然并见其才,而无相媢之意,虽至於廷论之际,辩其所长,如数黑白,则诸公岂不各以自慰哉!”
(2).朝廷上的议论。 明 王世贞 《少保王公督府奏议序》:“下有不一之将心,而上有不一之廷论。”
《國語辭典》:沸羹  拼音:fèi gēng
形容笑语嘈杂,如汤羹之沸状。语本《诗经。大雅。荡》:「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漢語大詞典》:发论(發論)
发表议论。 唐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诗:“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
分類:发表议论
《漢語大詞典》:群口(羣口)
众人的议论。 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元卷为士子所聚譁,主考有忧之,索性以冠廷对,冀弭羣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此等词曲,幸而出自 元 人;若出我辈,则羣口訕之,不识置身何地矣!”
分類:众人议论
《漢語大詞典》:外论(外論)
外界的议论。晋书·王献之传:“ 安 ( 谢安 )曰:‘外论不尔。’答曰:‘外人那得知!’”
分類:外界议论
《國語辭典》:反逆  拼音:fǎn nì
1.相反。《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今适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毋乱乎?」
2.叛逆、谋反。《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晁错》:「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
3.颠簸。宋。苏轼 问养生:「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
《漢語大詞典》:对论(對論)
互相议论;辩论。旧唐书·刘宽夫传:“少列 陈岵 进《注维摩经》,得 濠州 刺史。 宽夫 与同列,因对论之,言 岵 因供奉僧进经以图郡牧。”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慧能 ﹞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旛动,一云风动,往復酬答,未曾契理。”
分類:议论辩论
《漢語大詞典》:择言(擇言)
(1).选择适当的话。国语·晋语九:“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战国策·魏策二:“酒酣,请 鲁君 举觴。 鲁君 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 仪狄 作酒而美,进之 禹 。 禹 饮而甘之,遂疏 仪狄 ,絶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雋雅雍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九章:“他高兴时候,也和烦恼时候一样,有点口不择言的。”
(2).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择,通“ 殬 ”。书·吕刑:“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孙星衍 疏:“择为殬假借字。説文云:‘殬,败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殬、斁、择古音竝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言必敬必戒,罔或有败言出乎身也。”
《漢語大詞典》:阔论(闊論)
阔大不切实际的议论。 宋 刘恕 《自讼》:“言大而智小,好谋而阔论。”
《漢語大詞典》:追论(追論)
(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 。” 宋 叶适 《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 ;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 。”亦指补充论述。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
(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