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说咸道淡(説鹹道淡)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闲话。《新苑》1982年第1期:“‘你是怕别人说咸道淡?’‘说咸道淡,邪风鬼火,我都不怕!’”
《國語辭典》:入木三分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國語辭典》:人多嘴杂(人多嘴雜)  拼音:rén duō zuǐ zá
人数多而主张不一致,各有各的说法。《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七回:「他们这里人多嘴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也作「人多口杂」。
《國語辭典》:欬唾成珠  拼音:ké tuò chéng zhū
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宋。蔡戡 祭胡端约文:「温润秀美,规摹钟张。欬唾成珠,万口脍炙。」也作「咳唾成珠」。
《漢語大詞典》:阔论高谈(闊論高談)
(1).大发不切实际的空洞言论。 宋 许应龙 《省试策问》:“阔论高谈者若善谋,轻举妄动者若敢为。”
(2).广博高妙的议论。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这纱幞头直紫襴,怎如白缠带旧紬衫。又不会阔论高谈,休想我做官滥。”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怀才抱德,阔论高谈,未膺玉帛之求,且度虀盐之况。”
《漢語大詞典》:讲目(講目)
议论品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好説是非则以为臧否,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
分類:议论品评
《漢語大詞典》:夹叙夹议(夾叙夾議)
边叙述边议论。 贺宜 《〈儿童文学选〉序言》:“人物性格的发展,不是通过揭示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依靠作者在一旁夹叙夹议地介绍一下情况的变化和人物思想的发展就算了。”
分類:叙述议论
《國語辭典》:街谈巷议(街談巷議)  拼音:jiē tán xiàng yì
大街小巷中的议论、传言。《文选。张衡。西京赋》:「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老残游记》第二回:「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也作「里谈巷议」、「街头巷语」、「街谈巷说」、「街谈巷语」。
《國語辭典》:没弹剥(沒彈剝)  拼音:méi tán bō
没有可批评、指摘,没有缺陷。也作「没包弹」。
《漢語大詞典》:论辩风生(論辯風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
《國語辭典》:论说文(論說文)  拼音:lùn shuō wén
文体名。议论文与说明文的统称。参见「论说」条。
《漢語大詞典》:论长说短(論長説短)
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卷堂文》:“算功课论长説短,欲诉无门:讨束脩指东话西,要归不得。” 梁启超 《论今日各国待中国之善法》:“则分疆画界之时,此多彼寡,论长説短,岂能无争。”亦作“ 论长道短 ”、“ 论短道长 ”。红楼梦第九回:“两个商议定了,一对儿论长道短。” 欧阳山 《苦斗》四二:“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漢語大詞典》:论锋(論鋒)
议论的锋芒。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若 墨子 之於 孔子 ,可谓下宣战书者矣,然其论锋,殊未正对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不及百年,策士羣起,以衰 宋 论锋为师法,而诸师復受破碎之誚。”
分類:议论锋芒
《國語辭典》:老生常谈(老生常談)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书生的寻常言论。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也作「老生常谭」。
《國語辭典》:老套  拼音:lǎo tào
老旧的方法、技俩、说辞等。如:「这种骗术太老套了,民众不会再上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