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蛙鸣蚓叫(蛙鳴蚓叫)
青蛙与蚯蚓的鸣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书坊刻诗话后:“小慧私智,不知大体,自安於蛙鸣蚓叫,君子亦无校也。”
《國語辭典》:托之空言(託之空言)  拼音:tuō zhī kōng yán
空有言论而不能见诸行事。
《國語辭典》:位卑言高  拼音:wèi bēi yán gāo
地位卑下而妄论高官所主的政事。比喻超越本分议论。《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今将告归,不敢终默,位卑言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赦。」
《國語辭典》:谈论风生(談論風生)  拼音:tán lùn fēng shēng
谈话时兴致高昂,生动有趣。《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生素豪,谈论风生,孝儿亦倜傥;倾吐间,雅相爱悦。」也作「谈吐风生」。
《漢語大詞典》:竦论(竦論)
耸人听闻的议论。 严复 《有如三保》:“东西洋诸国为狂生,而持危言竦论痛哭流涕以道之者,则乡愚也。”
《漢語大詞典》:言论风生(言論風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漢語大詞典》:一偏之论(一偏之論)
偏于一面的议论。 宋 朱熹 《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列御寇 谓气为易,而不及乎阴阳; 王通 谓人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论。”宋史·儒林传·陈亮:“陛下厉志復讎,足以对天命;篤於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
分類:议论
《漢語大詞典》:谣议(謡議)
谣谚和议论。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是以入其国,观其条教号令,聆其謡议文章,占其山川云物,而国之休悴可知也。”
《國語辭典》:闲是闲非(閑是閑非)  拼音:xián shì xián fēi
不相干的是非恩怨。如:「外人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
《國語辭典》:巷议街谈(巷議街談)  拼音:xiàng yì jiē tán
大街小巷中人们的议论、传言。宋。钱易《南部新书丙》:「神龙初,洛水涨。宋务光上疏曰:『巷议街谈,共呼坊门为宰相,为节宣风雨,燮调阴阳。』」也作「街谈巷议」、「巷议街谭」。
《漢語大詞典》:纤论(纖論)
谓议论过细。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
分類:议论
《漢語大詞典》:心非巷议(心非巷議)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凡妇人女子,语以 周公 、 孔夫子 ,或未必知,而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行且与天地俱悠久矣。” 清 戴名世 《再上韩宗伯书》:“考校之文一出,而心非巷议,嗤点流传,共指以为笑。”
《国语辞典》:旁人短长(旁人短长)  拼音:páng rén duǎn cháng
他人议论是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
《国语辞典》:论列是非(论列是非)  拼音:lùn liè shì fēi
议论其事并列举之,以定其是非得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葺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国语辞典》:米盐博辩(米盐博辩)  拼音:mǐ yán bó biàn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分类:议论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