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论碍(論硋)
犹言众矢之的,众人议论的目标。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寝病幽栖,无援朝列,身孤节卑,易成论硋。” 钱振伦 注引玉篇:“硋,止石。”
《漢語大詞典》:论绎(論繹)
议论阐发。新唐书·郗士美传:“ 士美 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 萧颖士 、 颜真卿 、 柳芳 与相论绎。”
分類:议论阐发
《漢語大詞典》:较谈(較談)
交谈议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高参领》:“镶白旗 汉 军 高参领 ,以拳勇闻。同时 林 某, 福建 人,为 香山 教习,亦负盛名。 高 访之,相与较谈,言多不合,气復不相下。”一本作“ 较论 ”。
《漢語大詞典》:稷下亭
喻指学者讲学议论荟萃之地。 唐 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 锦里 淹中 馆, 岷山 稷下 亭。”参见“ 稷下 ”。
《國語辭典》:稷下  拼音:jì xià
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北,为春秋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齐国曾在此设稷下学宫,招揽文学游士数千人,成为战国时的学术中心。
《國語辭典》:指指搠搠  拼音:zhǐ zhǐ shuò shuò
在人背后批评议论。《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只听得这几家邻舍指指搠搠,只说这事。」
分類:悄悄议论
《国语辞典》:予人口实(予人口实)  拼音:yǔ rén kǒu shí
留下给人指责、议论的把柄。如:「做事宜谨慎,不要予人口实,落人话柄。」
《漢語大詞典》:指手点脚(指手點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彦思 ﹞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漢語大詞典》:指怒
议论指斥。新唐书·潘孟阳传:“而伎媵用度过侈汰,人多指怒之。”
分類:议论指斥
《漢語大詞典》:议论纷错(議論紛錯)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亦作“ 议论纷紜 ”、“ 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 东汉 之末,礼乐萧条,虽 东观 石渠 议论纷紜,无补於事。”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 贾似道 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凡见 阿雏 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 《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
分類:意见议论
《漢語大詞典》:英侃
形容议论精辟而又能明快地直陈己见。明史·刘璟传:“ 璟 论説英侃,喜谈兵。”
《漢語大詞典》:影子语(影子語)
含蓄影射的言辞、议论。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宋 人骑两头马,欲博忠直之名,又畏祸及,多作影子语,巧相弹射。”
《漢語大詞典》:逐坐人
指仅于座中随众人空发议论之文人。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九年:“若不能杀贼,又不为贼所伤,何异逐坐人也!” 胡三省 注:“指当时持文墨议论者,但能相随逐坐谈而坐食也。”
《漢語大詞典》:众说纷揉(衆説紛揉)
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宋 司马光 《进交趾献奇兽赋表》:“麟,瑞兽也,旷世而不可覿,其於经有名而无形,传记有形,而去圣久远。众説纷揉,自非圣人,莫能识其真。”亦作“ 众説纷紜 ”。《人民日报》1951.3.11:“‘五四’以后……出现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批评家,各就自己的立场和爱好来‘欣赏’古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几十年之间的历史,便常出现矛盾,众说纷纭。”
《國語辭典》:众议成林(眾議成林)  拼音:zhòng yì chéng lín
众人的议论可使平地成为树林。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淮南子。说山》:「众议成林,无翼而飞。」
《國語辭典》:诛心之论(誅心之論)  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國語辭典》:诛意(誅意)  拼音:zhū yì
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后汉书。卷四八。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