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小说家
众风
讽论
闳辩
贬议
讥论
搀说
倡论
辞论
起讲
谬议
议驳
众说郛
脞说
攻说
《國語辭典》:小说家(小說家)  拼音:xiǎo shuō jiā
1.九流十家之一。《汉书。卷三○。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2.称善于写小说的作家。
《漢語大詞典》:众风(衆風)
民间风谣;众人的议论。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若稽之以众风,若任之以社稷之任。” 郭沫若 等集校:“ 丁士涵 云:‘风与讽同。众讽,犹众议,即“国人皆曰贤”之意。’ 张佩纶 云:‘众风即民风。’”
《漢語大詞典》:讽论(諷論)
讽喻议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而《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於讽论,不及丽文也。”北史·恩幸传·和士开:“ 士开 见人将加刑戮,多所营救,既得免罪,即令讽论,责其珍宝,谓之赎命物。”
分類:讽喻议论
《漢語大詞典》:闳辩(閎辯)
亦作“ 閎辨 ”。
(1).雄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唐 韩愈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
(2).宏伟的议论。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漢語大詞典》:贬议(貶議)
不好的评价和议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晋书·陈寿传:“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明 姚福 青溪暇笔:“昔 汉文帝 罪 薄昭 ,虽当后世,犹有贬议,况无罪乎!”
《漢語大詞典》:讥论(譏論)
讥刺和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衣无蔽肤之具,资无谋夕之储,而高谈 陶朱 之术,自同 猗顿 之策,取讥论者,其理必也。”诗·桧风·桧谱“於是 檜 之变风始作” 唐 孔颖达 疏:“言 季札 闻此二国之歌,不復讥论,以其国小故也。”
《漢語大詞典》:搀说(攙説)
纷纷议论。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妄论利害,搀説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
分類:纷纷议论
《漢語大詞典》:倡论(倡論)
发表议论。 黄远庸 《顽民之谬说》:“其公然倡论破坏国体之顽民,则国有常刑,不得以感情或道德论而置之不问。”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近岁以来,作者咸师 龚魏 :放言倡论,冒为经世之谈;袭貌遗神,流为偏僻之论。”
分類:发表议论
《漢語大詞典》:辞论(辭論)
言谈议论。晋书·裴頠传:“ 乐广 尝与 頠 清言,欲以理服之,而 頠 辞论丰博, 广 笑而不言。”南史·王韶之传:“﹝ 韶之 ﹞善叙事,辞论可观。”
分類:谈议议论
《國語辭典》:起讲(起講)  拼音:qǐ jiǎng
明清八股文中,破题、承题之后,有总论一段,概说全文,作为议论的开始,称为「起讲」。也称为「原起」。
《漢語大詞典》:谬议(謬議)
错误的议论。南齐书·江谧传:“ 謐 又奏:‘ 夐 先不研辨,混同谬议。’”
分類:错误议论
《漢語大詞典》:议驳(議駁,議駮)
亦作“ 议駮 ”。
(1).议论错杂不一。 汉 王充 论衡·异虚:“ 高宗 祭 成汤 之庙,有蜚雉升鼎而雊。 祖己 以为远人将有来者,説尚书家谓雉凶,议駮不同。”
(2).提出异议,予以驳回。《光绪政要》:“﹝二年,﹞特派 胡瑞澜 提讯。嗣据该侍郎仍照原拟具奏,经刑部以情节岐异议驳。”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否则交部议奏时,我必议驳。”
《漢語大詞典》:众说郛(衆説郛)
多种议论汇集之处。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説郛。”
分類:议论汇集
《漢語大詞典》:脞说
琐碎鄙俗的言谈议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迺参之史传诸书,博以近闻脞説,务求事之实,不计言之野也。” 元 杨弘道 《狮子石》诗:“百步走魑魅,脞説多不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府、县志所不载,採之丛编脞説,及故老传闻,一一详其履歷。”
《漢語大詞典》:攻说(攻説)
(1).古祭名。大祝六祈,五曰攻,六曰说。谓击鼓声讨毒蛊之罪而除之。蛊,传说使人患病受害的毒虫。周礼·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説禬之,嘉草攻之。” 郑玄 注:“攻説,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 孙诒让 正义:“盖亦鸣鼓攻之,復以辞责其神,故兼有二名。详彼疏。云‘祈其神,求去之也’者,以毒蛊亦有神凭之,故攻説声其罪除去之。”
(2).攻击议论。 前蜀 贯休 《寄景地判官》诗:“举世唯攻説,多君即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