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议亲(議親)  拼音:yì qīn
1.周代八辟法之一。五族之内及外亲之有服者,有罪则议之,以期减免。见《周礼。秋官。小司寇》。
2.商议婚事。《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请个地理先生,择地殡葬了王氏棺讫,那时便渐渐有人来议亲。」
《漢語大詞典》:议姻(議姻)
犹议婚。《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奴四人为堂姊妹,皆闺阁处子,尚未议姻。”《清夜钟》第十三回:“到家,所生一子年已长大,正在议姻。” 清 王士禛 居易录:“父怒曰:‘此非人也,何议姻之有?’”
分類:议婚
《國語辭典》:攀亲(攀親)  拼音:pān qīn
1.拉亲戚关系。如:「自从老周儿子当了厂长以后,忽然家里多了许多人来攀亲叙旧。」《西游记》第四二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被我怒发冲天,与他交战几合,也只如此,不见甚么高作。」
2.攀结亲事。如:「小李想和张家攀亲,简直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國語辭典》:相亲(相親)  拼音:xiāng qīn
彼此亲近。《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太史公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國語辭典》:相亲(相親)  拼音:xiàng qīn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择定日期,初次正式会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平儿先看见来头,却也猜著八九,必是相亲的。」
《國語辭典》:插钗(插釵)  拼音:chā chāi
1.以钗插于发中。唐。王维 扶南曲歌词五首之五:「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
2.古代男女相亲时,如男方中意,则以钗插于冠髻中,表示同意婚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不索你插钗下财纳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脚伸腰两拜。」
《漢語大詞典》:嫁殇(嫁殤)
(1).谓男女夭亡后,生者为之议婚,嫁女而合葬之。周礼·地官·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殤者。”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嫁殤者,谓嫁死人也。” 贾公彦 疏:“嫁殤者,生年十九已下而死,死乃嫁之。” 孙诒让 正义:“此谓生时本无昏议,男女两殤,因嫁而合葬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操 幼子 仓舒 卒, 操 伤惜之甚。司空掾 邴原 女早亡, 操 欲求与 仓舒 合葬, 原 辞曰:‘嫁殤,非礼也。’”
(2).指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礼和合葬。 清 张惠言 《江安甫葬铭》:“聘妻 吴氏 ,先二年死,年十有七。 歙 俗嫁殤,以其丧归 江氏 。”
《漢語大詞典》:讲亲(講親)
说亲事,议婚。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却因讲亲的时节,不曾写个婚书,没有凭据。”
《漢語大詞典》:允帖
(1).妥贴,妥当。《北史·袁翻传》:“又 北京 制置,未皆允帖,缮修草创,以意良多。”
(2).旧日议婚时女方家长交给男方表示同意结成婚约的帖子。《天雨花》第十八回:“但姪女许婚,自应他父亲出与允帖。”
《漢語大詞典》:提婚
男方或女方向对方提议婚事。 老舍 《微神》:“提婚是不能想的事。许多许多无意识而有力量的阻碍,像个以力气自雄的恶虎,站在我们中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为什么屡次有人给 愫小姐 提婚,他总是东不是西不是地挑剔、反对?”
《国语辞典》:发草帖(发草帖)  拼音:fā cǎo tiě
古人议婚时,男女双方用来书写各自生辰八字,交给对方,藉以推断生剋的礼帖。
《国语辞典》:八字全帖  拼音:bā zì quán tiě
古时议婚,男女双方用来书写生辰八字,交给对方,藉以推断生剋吉凶的礼帖。也称为「八字帖」、「庚帖」。
《漢語大詞典》:婚启
议婚的书信。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婚启:“ 至元 间, 平原郡公 赵氏 与芮 , 宋 福王 也。其子娶 全竹斋 少保之女。婚啟内一联云,‘休光 蓟 北,苟安公位之居;回首 江 南,惟重母家之念。’”
分類:议婚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