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保训
戒训
训督
训名
注训
奖训
土训
训世
训彝
训勖
训养
周训
陈训
训定
训授
《漢語大詞典》:保训(保訓)
护育教导。《后汉书·班彪传》:“及至 中宗 ,亦令 刘向 、 王褒 、 萧望之 、 周堪 之徒,以文章儒学保训东宫以下,莫不崇简其人,就成德器。”
分類:教导
《漢語大詞典》:戒训(戒訓)
训戒,告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长大来一发不肯学好,专一结识了一班无赖子弟,闝赌行中一溜撒漫使钱,戒训不下。”
分類:训戒告诫
《漢語大詞典》:训督(訓督)
训教督促。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仲淹 尝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 宋 苏轼 《与范子丰书》之六:“ 似叔 颇长成,每日作诗读史,但蒙拙少训督耳。” 明 归有光 《中书舍人李君墓志铭》:“稍长就学,少傅公尤加意训督,盖痛其母之早亡也。”
分類:训教督促
《國語辭典》:训名(訓名)  拼音:xùn míng
父亲或师长所命的名字。成年后沿用。《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凡无官宗子应举,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也称为「学名」。
《漢語大詞典》:注训(注訓)
注解。后汉书·何休传:“﹝ 何休 ﹞又注训孝经论语、风角七分,皆经纬典謨,不与守文同説。”
分類:注解
《漢語大詞典》:奖训(奬訓)
劝勉诱掖。后汉书·郭太传:“性明知人,好奬训士类。”南史·谢灵运传:“及 藻 成立,歷清官,皆 几卿 奬训之力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草鄙之人,不达大谊,辱奬训之厚,敢不尽愚。”
分類:劝勉
《漢語大詞典》:土训(土訓)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 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 明 杨慎 《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漢語大詞典》:训世(訓世)
谓教诲世人。晋书·束晳传:“将研《六籍》以训世,守寂泊以镇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 会 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马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无闷子录遯翁苦口》:“余谓古人以格言训世者多矣,未闻因此致仇,况秖辑儒先语録乎?”
分類:教诲世人
《韵府拾遗 支韵》:训彝(训彝)
李邕臧公碑莫不纳忠词光训彝则大乃嗣种德在人子孙并于昌时龟组叠于荣问
《漢語大詞典》:训勖
同“训勗”。
训教勉励。
分類:训教勉励
《漢語大詞典》:训养(訓養)
(1).训教养育。 唐 白居易 《徐登授醴泉令制》:“今 醴泉 人与 蒲 相类,宜用此道,往训养之。”宋史·岳飞传:“将和士鋭,人怀忠孝,皆 飞 训养所致。”
(2).驯养。 宋 志磐 佛祖统纪卷二八:“﹝ 裴氏 鸚鵡﹞一日有憔悴容,训养者鸣罄而告之曰:‘将此去而西归乎?’”
《漢語大詞典》:周训(周訓)
谓以忠信教导。国语·郑语:“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 韦昭 注:“忠信为周;训,教也。”国语·郑语:“若更君而周训之,是易取也。” 韦昭 注:“更,更以君道导之,则易取也。”
《漢語大詞典》:陈训(陳訓)
陈说教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 北周 王褒 《〈皇太子箴〉序》:“永树芳烈,丞相所以垂文;深覩安危,太傅以之陈训。”
《漢語大詞典》:训定(訓定)
谓平定之而使顺服。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少宰如 晋 师,曰:‘……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 郑 是训定,岂敢求罪于 晋 ?’”
《漢語大詞典》:训授(訓授)
教授;传授。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义:“后 西域 名僧多投止此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禪法。”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至於训授诸子书,则缕缕竟朝夕,其语有外传所不能详者。”
分類:教授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