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训释
训诲
丕训
训谕
睿训
严训
训典
训戒
训敕
姆训
训传
诂训
训告
成训
训诱
《漢語大詞典》:训释(訓釋)
(1).注解;解释。《梁书·儒林传·司马筠》:“ 郑玄 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案 孔安国 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騭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2).教训并释放。 樊增祥 《李昭春呈词》:“ 张元智 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
《國語辭典》:训诲(訓誨)  拼音:xùn huì
训诫教诲。《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知同其爱,训诲发中。」《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王友贞传》:「训诲子弟,如严君焉。」
分類:训诲教导
《漢語大詞典》:丕训(丕訓)
重大的训导。书·君陈:“尔惟弘 周公 丕训。” 孔 传:“当阐大周公之大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 唐 元稹 《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铭鏤丕训,夙夜求思。” 宋 宋祁 《代杨郓州谢上表》:“臣敢不内循丕训,上体宝慈?”
分類:重大训导
《漢語大詞典》:训谕(訓諭)
亦作“ 训喻 ”。 犹训诲;开导。《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三国 魏 管宁 《答桓范书》:“泛爱遇隆,远辱纶墨,降尊诱卑,训喻过泰。”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想此十餘月中,训諭何限?惜乎弗问,此师之咎矣。”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本大臣由 楚 省奉召进 京 ,面承训諭,指授机宜,给以钦差大臣关防来此查办,尔等皆已闻知。”
《漢語大詞典》:睿训(睿訓)
指皇帝的教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贺册鲁王表》:“伏以 鲁王 夙承睿训,特禀天姿,爰择吉辰,光膺宠册。”一本作“叡训”。
分類:教诲帝王
《漢語大詞典》:严训(嚴訓)
(1).严厉训导;严厉管教。世说新语·德行“ 谢公 夫人教儿”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太尉 刘子真 清洁有志操,行己以礼,而二子不才,并瀆货致罪。 子真 坐免官。客曰:‘子奚不训导之?’ 子真 曰:‘吾之行事,是其耳目所闻见,而不放效,岂严训所变?’”隋书·皇甫绩传:“尝与诸外兄博奕, 孝宽 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 绩 孤幼,特捨之。”
(2).指严厉的训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上鉴其诚,虽忤旨时加严训,不逾时恩礼如初。”
(3).父训;父命。 唐 孙逖 《赠太子詹事王公神道碑》:“公夙遭閔凶,不禀严训,圣善所育,孩提有成。”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严训诫予以勿久,指蒲柳以伤秋。”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
《漢語大詞典》:训戒(訓戒)
见“ 训诫 ”。
分類:训戒
《國語辭典》:训诫(訓誡)  拼音:xùn jiè
1.教导劝诫。如:「他决定听从母亲的训诫,改过自新。」
2.少年管训处分中一种较轻微的刑罚。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内执行,以当面劝导的方式,告诉受训诫者错在哪里,以及该如何改过等。训诫后,再令少年写悔过书,并请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
《漢語大詞典》:训敕(訓敕)
亦作“训勅”。 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宋 宋祁 《代郑公授知制诏谢表》:“因程奏之升闻,紆睿辞之训敕,就加金艾之服,以奬朝廷之容。” 元 虞集 《敕赐龙章宝阁记》:“若夫詔告臣庶,训勑师旅,赞词弥文,日盛一日,无以加矣。”元史·世祖纪二:“ 关东 、 蒙古 、 汉 军官未经训敕者,令各乘传赴 开平 。”
《漢語大詞典》:姆训(姆訓)
女师的训诫。 宋 苏轼 《与迈求亲启》:“贤小娘子姆训夙成,远有 万石 之家法。”
分類:女师训诫
《漢語大詞典》:训传(訓傳)
对词语、文句的解说。《书序》:“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孔颖达 疏:“帝令注解,故云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以注者多言曰传,传者,传通故也。” 宋 吕陶 《长乐冯先生墓志铭》:“退而讲学诲人,每正席横经,演明大旨,凡训传之殊骋,及其肤説,则判别是否,归于至当,学者多信嚮之。” 元 王恽 《二十四大儒赞·毛萇封乐寿伯》:“温温 乐寿 , 汉 初名家,训传首出,遂正而葩。”
《漢語大詞典》:诂训(詁訓)
(1).解释古语。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詁训大义,不为章句。” 李贤 注引说文:“詁,训古言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於是编次论语,各以羣分,穷源造极,为之詁训。” 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叙录》:“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张嵲 《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詁训精确,洞见閫奥。”
(2).古语的意义。 晋 郭璞 《〈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詁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 宋 欧阳修 《尹源字子渐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渊 。夫源发於渊,深且止也,於詁训不类,又无所表发其名之美,甚非称。” 清 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 惠定宇 、 戴东原 之流,钩研詁训,本 河间献王 实事求是之旨,薄 宋 贤为空疏。”
分類:解释意义
《漢語大詞典》:训告(訓告)
犹教导;训诫。《书·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孔 传:“叹古之君臣,虽君明臣良,犹相道告,相安顺,相教诲以义方。” 孔颖达 疏:“相训告以善道。” 宋 王安石 《批答枢密副使韩绛邵亢知枢密院事陈升之等辞免恩命仍断来章》:“膺斯恩典,於体为宜;毋或终辞,以勤训告。”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书》之一:“执事不察,而过采之,置诸宾客之列,加於子弟之上,使推所闻知,以相训告。” 萧红 《生死场》十三:“可是当走到房门又急转回来,她想起别人的训告:重要的事情谁也不能告诉,两口子也不能告诉。”
分類:教导训诫
《漢語大詞典》:成训(成訓)
(1).犹前令。过去的训令。 汉 张衡 《上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臣仰干史职,敢徼官守,窃贪成训,自忘顽愚。” 张震泽 校注:“成训,过去发过的训令,指曾受命做太史令。”
(2).前人成文的教诲。《文中子·王道》:“余小子,获覩成训,勤九载矣。” 唐 王勃 《〈续书〉序》:“躬奉成训,家传异闻,犹恐不得门而入。” 严复 《〈穆勒名学〉按语》:“若以中学言之,则古书成训十九皆然。”
《國語辭典》:训诱(訓誘)  拼音:xùn yòu
教诲诱导。《晋书。卷八十八。孝友传。王延传》:「农蚕之暇,训诱宗族,侃侃不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分類:教诲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