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督训(督訓)
督察教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分類:督察教育
《漢語大詞典》:莫训(莫訓)
谋划与教训。莫,通“ 謨 ”。语本书·胤征:“圣有謨训,明徵定保。”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连篇章之莫训,欲寄言於往句。”
分類:谋划教训
《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漢語大詞典》:苦训(苦訓)
严格训诲。魏书·韩显宗传:“一处弹筝吹笛,缓舞长歌;一处严师苦训,诵。”
分類:严格训诲
《漢語大詞典》:隐训(隱訓)
诡僻的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暨乎 后汉 ,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 范文澜 注:“隐训,谓诡僻之训。”
分類:训释
《漢語大詞典》:运动训练
由教练员指导和运动员参加的以提高竞技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内容包括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训练。
《分类字锦》:资给抚训(资给抚训)
南史王泰传:姊夫齐江夏王锋,为齐明帝所害,外生萧子友,并孤弱,泰资给抚训,逾于子侄。
分类:甥舅
《漢語大詞典》:望文生训(望文生訓)
见“ 望文生义 ”。
《國語辭典》:望文生义(望文生義)  拼音:wàng wén shēng yì
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词句正确的内容。《孽海花》第四回:「不论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实證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也作「缘文生义」。
《分类字锦》:提耳训告(提耳训告)
后汉书刘矩传:迁雍邱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后汉书刘矩传: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分类:县令教化
《分类字锦》:训备公宫(训备公宫)
唐延和元年七月册皇后文:妃王氏冠盖盛门,幽閒令德,艺兼图史,训备公宫。
分类:才艺
《漢語大詞典》:训毖(訓毖)
谓训教之使知戒慎。 明 赵南星 《寿史母杨太孺人八十序》:“太孺人有二女子,时时举古者生女卧之牀下、弄之瓦甎、斋告先君之义而训毖之。”
分類:训教戒慎
《國語辭典》:训斥(訓斥)  拼音:xùn chì
严厉的训戒与斥责。《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制台不免生气,著实把儿子训斥了几顿。」也作「训饬」。
《分类字锦》:训辞深厚(训辞深厚)
见上注。
分类:天章
《分类字锦》:训道有方(训道有方)
唐书杨凭传:凭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
分类:
《分类字锦》:训督有度(训督有度)
涑水纪闻: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分类:师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