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刬削(剗削)  拼音:chǎn xuè
1.铲除、除去。《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太宗贞观五年》:「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刬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2.删除、废掉。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劄子〉:「右臣窃见元祐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刬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
3.讥笑、讪笑。明。龙子犹《杀狗记》第二四出:「今日上坟,叵耐王老将一幅画儿为由,当面被他刬削一场。」
《漢語大詞典》:讥讪(譏訕)
讥刺讪笑。东观汉记·桓谭传:“ 谭 讥訕图讖,有詔会议 灵臺 所处。”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之一:“臣取 祖洽 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訕之言,不知 君锡 何以见其讥訕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嘴里当然叽咕着一些怀着热望而以调笑的风趣出之的讥讪。”
分類:讥刺讪笑
《漢語大詞典》:悯笑(憫笑)
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僕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臣区区以此言达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祸从,为众悯笑,盖欲陛下一悟,则天下蒙福。” 明 杨慎 词品·陈季常:“观此则 季常 ,载侍女以远游,及暮年甘於枯寂,盖有所制而然,亦可悯笑也哉!”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半年的事,几个的人,就这么矛盾支离,实在可以使人悯笑。”
《漢語大詞典》:姗侮
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余谓优人之姗侮君子,诚可罪也。”明史·阉党传·焦芳:“ 马文升 为尚书, 芳 輒加姗侮,阴结言官,使抨击素所不快及在己上者。” 清 钮琇 觚賸·樵隐:“ 黄九烟 名 周星 ,性极简傲。或以诗文就见者,非面加姗侮,则哂而置之。”
《漢語大詞典》:讪侮(訕侮)
讥笑轻侮;讪笑侮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世之作伪假真者,往往窃持敬之名,益不肖之实……识者病之。至有効前辈打破一敬字以为訕侮者。” 明 宋濂 《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风教日偷,学者始不知自立,荣名利养之念日交蚀於心胷,奔竞干请无所不至,足以来有识者之訕侮,可胜嘆哉!”明史·傅朝佑传:“明年春,责以颠倒贤奸,恣意訕侮,廷杖六十,创重而卒。”
《漢語大詞典》:讪讥(訕譏)
讪笑讥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醉公子:“近世论乐府,必欲求合本事, 青莲 而下,咸罹訕讥。” 明 吴应箕 《和周仲驭十四哀·魏忠节公大中》:“ 郑崇 死规节, 王章 僇訕讥,鋃鐺骨一具,烈烈生光威。”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然既出於是非之公,又其忠厚怛惻,虽蒙其訕讥者,犹感激焉。”
分類:讪笑讥讽
《漢語大詞典》:贻姗(貽姗)
招致讪笑、非议。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 曹孟德 、 李少卿 、 桓灵宝 、 杨处道 之外,能復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貽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