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张讥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清河武城人,字直言。通《孝经》、《论语》,笃好玄言。受学于周弘正。仕梁为士林馆学士。陈文帝天嘉中,为国子助教。陈叔宝(后主)宴东宫,于士林中唯赏识讥,赐讥新造玉柄麈尾。后主嗣位,为国子博士。陈亡入隋,卒于长安,年七十六。性恬静,不求荣利,教授《》、《老子》、《庄子》,陆元朗、沙门法才、道士姚绥等皆从学。清人辑有《周易张氏讲疏》。
《韵府拾遗 侵韵》:讥今(讥今)
魏书高允传后之讥今犹今之讥古
《漢語大詞典》:驳讥(駁譏)
亦作“駮讥”。 反驳讥讽。汉书·叙传上:“ 永 ( 谷永 )指以駮讥 赵 李 ,亦无间云。”
分類:反驳讥讽
《漢語大詞典》:调讥(調譏)
嘲笑讥刺。 章炳麟 《五无论》:“兽类言语既简少,惟以声气呼召排摈,而峭刻之调讥无有焉。”
分類:嘲笑讥刺
《國語辭典》:誓泉之讥(誓泉之譏)  拼音:shì quán zhī jī
春秋时郑庄公弟共叔段袭庄公,其母姜氏作内应。事泄失败,庄公置姜氏于城颍,并发誓不到黄泉不与母亲相见。后来后悔,即接受颍考叔的意见,于隧道中与母相见。典出《左传。隐公元年》。后用为臣子批评君主不善处理母亲问题。《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上不欲令皇太后损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宪等得长保其福祐。」
《分类字锦》:手授张讥(手授张讥)
南史张讥传宣帝时为武陵王限内记室兼东宫学士后主在东宫集宫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日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宣帝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龙后主嗣位为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群臣曰此即张讥后事
《漢語大詞典》:乳妪讥(乳嫗譏)
见“ 乳媪讥 ”。
《漢語大詞典》:乳媪讥(乳媪譏)
宋书·何承天传:“﹝ 承天 ﹞除著作佐郎,撰国史。 承天 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少年。 潁州 荀伯子 謿之,常呼为嬭母。”后因谓年老除官,见讥于同僚为“乳媪讥”。 宋 陈师道 《除官》诗:“肯復金根繆,寧辞乳媪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山居士》:“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亦作“ 乳嫗讥 ”。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卷二引《古今诗话》:“头童齿豁,敢辞乳嫗之讥。”
《漢語大詞典》:郐下无讥(鄶下無譏)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 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无讥焉。” 杜预 注:“《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 季子 闻此二国歌,不復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鄶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曹学佺》:“ 陈大樽 《明诗选》於 万历 以下,如 汤义仍 、 曹能始 不愧作者,概置之 鄶 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亦省称“ 鄶下 ”。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等诸 鄶 下,尚存旧国之风:即愧 卢 前,不废当时之体。”
分類:微不足道
息世讥嫌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而性自罪,佛准于其本性而制之是云性戒。其他比丘之戒法,多为持比丘之资格,止世之讥嫌而制者,是为遮戒。一名息世讥嫌戒。涅槃经十一曰:「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云云。」
【三藏法数】
谓佛所制,出家之人,凡世间治生产业,及一切非道所宜之事,皆不应为,以止世人之所讥诮、嫌疑,是名息世讥嫌戒。
讥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作机嫌。讥嫌者,谓他人之讥嫌也不为他人讥嫌之事,谓之护机嫌。起信论曰:「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楞严经九曰:「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许露人事,不避讥嫌。」涅槃经十一曰:「息世讥嫌戒。」净土论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佛学常见辞汇】
被人家说壤话。
讥嫌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曰息世讥嫌戒。谓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质上为恶,谓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质,虽不敢为恶,而世人之见,以为忌嫌之事,谓之讥嫌戒。涅槃经十一曰:「善男子!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等。」新译之起信论曰:「护持如来所制禁戒,不令见者有所讥嫌,能使众生舍罪修善。」
【佛学常见辞汇】
息世讥嫌戒的简称,亦即停止做让人家说坏话的事的戒律。
离讥嫌名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第十六愿,使净土无讥嫌恶名之愿。又谓之无诸不善愿。
【三藏法数】
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是也。
无讥毁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音,不讥毁一切众生,凡有言说,皆信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