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讥诎(譏詘)
讥讽贬斥。 宋 吴坰 五总志:“遂为廉访捃奏之,谓语涉讥詘。寻降秩,罢郡。”
分類:讥讽贬斥
《漢語大詞典》:讥谀(譏諛)
非议和阿谀。三国志·魏志·程昱刘放孙资等传论:“ 刘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諛之声,每过其实矣。”
《韵府拾遗 阮韵》:讥远(讥远)
公羊传春公观鱼于棠注美大多得利之辞寔讥张鱼而言观讥远者耻公与百姓争利若以远观为讥也
《漢語大詞典》:讥噪(譏譟)
讥呵喧闹。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后乃製《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譟。於是逐 无忌 、 遂良 ,踵死徙,宠煽赫然。”
分類:喧闹
《漢語大詞典》:讥摘(譏摘)
讥议指摘。 宋 曾巩 《寄王介卿》:“雅爱 张 与余,挽之置茵蓆。羣儿困不酬,吽嚬聚讥摘。”一本作“ 讥謫 ”。
分類:讥议指摘
《漢語大詞典》:讥訾(譏訾)
讥评非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左太冲 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相讥訾, 思 意不愜。”宋史·杨昭俭传:“ 昭俭 美风仪,善谈名理,事 晋 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而其才艺之美,又足以为讥訾之地,才恶足恃哉!”
分類:讥评非议
《漢語大詞典》:讥弄(譏弄)
讥笑嘲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宦途之士,自进士而歷清贵,有八儁者……言此八者,尤为儁捷,直登宰相,不要歷餘官也。同寮迁拜,或以此更相讥弄。”
分類:讥笑嘲弄
《漢語大詞典》:讥敛(譏斂)
稽查和收税。新唐书·张知謇传:“ 武后 革命, 知泰 奏置 东都 诸关十七所,讥敛出入。百姓惊骇,樵米踊贵。”
分類:稽查
《漢語大詞典》:讥忿(譏忿)
讥讽怨怒。新唐书·刘禹锡传:“ 禹锡 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 播州 刺史。”
分類:讥讽怨怒
《漢語大詞典》:讥查(譏查)
盘问检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各掌门官一员,管事官十餘员不等,与前三门亦同,讥查出入,交纳课程。”一本作“ 稽查 ”。
分類:盘问检查
《高级汉语词典》:讥察使
官名。掌查究奸伪
《漢語大詞典》:讥吊(譏弔)
讥讽、凭吊。 明 杨慎 词品·柳枝辞:“予独爱无名氏云:‘万里 长江 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栽?锦帆落尽西风起,惆悵龙舟更不回。’……次句‘是谁栽’三字作问辞,尤含蓄,不言 煬帝 ,而讥弔之意在其中。”
分類:讥讽凭吊
《漢語大詞典》:讥调(譏調)
讥嘲戏弄。晋书·孙绰传:“ 绰 性通率,好讥调。尝与 习凿齿 共行, 绰 在前,顾谓 凿齿 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凿齿 曰:‘簸之颺之,穅秕在前。’”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自 贺秘书 知章 、 贾相 躭 、 顾著作 况 ,讥调 秦 之至于 陆君 者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白练裙》:“ 马湘兰 负盛名,与 王百穀 诸公为文字饮,颇不礼 应尼 。 应尼 与 吴非熊 辈作《白练裙》杂剧,极为讥调。”
分類:讥嘲戏弄
《漢語大詞典》:讥短(譏短)
非议指摘。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肃 集《圣证论》以讥短 玄 , 叔然 駮而释之。”
分類:非议指摘
《高级汉语词典》:讥而不征
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