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4
词典
6
分类词汇
188
共194,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征知
真知灼见
知行合一
知易行难
知人知面不知心
唯理论
温故知新
素不相识
一面之识
先知先觉
下学上达
面生不熟
若昧平生
反眼不识
《國語辭典》: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拼音:
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昏昏,愚昧无知。昭昭,明晓通达。全句指用自己的蒙昧无知,去指导人,想要使人明白通达。《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分類:
自己
模糊
认识
想要
明白
《漢語大詞典》:
征知(徵知)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
《
荀子·正名
》
:“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
:“接於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於心曰想,想者谓之徵知。”
分類:
哲学
思维
感官
得来
认识
行分
分类
辨别
取舍
《國語辭典》:
真知灼见(真知灼見)
拼音:
zhēn zhī zhuó jiàn
1.明确的见解。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也作「灼见真知」。
2.真的知道,看得清楚。《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凡是日与考各员,苟有真知灼见,确能指出枪替实据者,务各密告首府。」
分類:
真知灼见
真正
知道
确实
看见
正确
深刻
认识
高明
见解
《國語辭典》:
知行合一
拼音:
zhī xíng hé yī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分類:
认识
识事
道理
实行
一回事
《國語辭典》:
知易行难(知易行難)
拼音:
zhī yì xíng nán
了解事物的道理容易,做起来却较难。语本《书经。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汉。孔安国。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分類:
认识
识事
道理
实行
《國語辭典》:
知人知面不知心
拼音: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谚语)仅看到人的表面,不能洞察人的真心。指对人难以真正了解。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红楼梦》第一一回:「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
分類:
认识
个人
看清
其外
外表
了解
其内
内心
《漢語大詞典》:
唯理论(唯理論)
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 毛泽东
《实践论》
:“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分類:
认识
认识论
一派
片面
夸大
大理
《國語辭典》:
温故知新(溫故知新)
拼音:
wēn gù zhī xīn
语本《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指温习旧业,可增进新知。亦指复习学过的知识,而获得新的知识、体会。《汉书。卷一○。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起先教他经书,不上一年,温故知新,五经均已读熟。」
分類:
温习
习学
历史
经验
知识
认识
现在
理解
解和
和体
体会
《國語辭典》:
素不相识(素不相識)
拼音:
sù bù xiāng shì
向来不认识、不熟悉。《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西游记》第四回:「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
分類:
素不相识
彼此
一向
不认
认识
《國語辭典》:
一面之识(一面之識)
拼音:
yī miàn zhī shì
只见过一次面。比喻交情不深。《水浒传》第八一回:「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的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也作「一面之交」。
分類:
只见
见过
略有
认识
《國語辭典》:
先知先觉(先知先覺)
拼音:
xiān zhī xiān jué
本指知觉智慧比一般人敏锐的人。语本《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人感觉敏锐,事先知觉。如:「我还没开口,他已经先知先觉了。」也作「先觉先知」。
分類:
认识
识事
众人
人
《漢語大詞典》:
下学上达(下學上達)
谓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
后汉书·张衡传
》
:“有閒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於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参见“ 下学 ”。
分類:
学习
人情
情事
事理
进而
认识
自然
法则
《國語辭典》:
下学(下學)
拼音:
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
2.从身边附近的事物开始学习。《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上课时间结束,离开学校。宋。
陆游
东吴女儿曲
:「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这早晚怎生不见孩儿下学来。」
分類:
入学
学习
地位
太学
人情
学问
情事
事理
不如
县学
自己
学宫
视察
常识
请教
何晏
《国语辞典》:
面生不熟
拼音:
miàn shēng bù shú
没有见过或不认识。《
二刻拍案惊奇
》卷九:「官人好不知进退,好人家儿女,又不是烟花门户,知道你是甚么人,面生不熟,说个一见再见。」
分类:
有见
见过
不认
认识
《国语辞典》:
若昧平生
拼音:
ruò mèi píng shēng
似乎从来都不认识。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一。汉高帝祖称丰公》:「初不记忆高帝之祖称丰公,比再阅之,恍然若昧平生,聊表见于此。」
分类:
似乎
从来
不认
认识
洪迈
《国语辞典》:
反眼不识(反眼不识)
拼音:
fǎn yǎn bù shì
转眼之间就不认识对方。形容翻脸不认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分类:
不认
认识
翻脸
不认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