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昏瞆(昏瞶)  拼音:hūn kuì
1.视力不明。如:「他年纪老迈,两眼昏瞆。」
2.糊涂昏乱,不辨是非。《红楼梦》第六九回:「如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瞆。」也作「昏聩」。
《國語辭典》:醒觉(醒覺)  拼音:xǐng jué
觉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见桑公所上表疏,如醉梦中忽然醒觉。」
《國語辭典》:凫乙(鳧乙)  拼音:fú yǐ
乙,指燕鸟。凫乙二鸟,形状相似而实有不同。凫乙比喻容易造成误会。北周。张融 答周颙书并答所问:「是道言之乖于佛也。道佛两殊,非凫则乙,凫乙之交,定者鸿乎?」
《國語辭典》:看透  拼音:kàn tòu
透澈瞭解、认识。如:「一个人真能看透世情,放下万缘,并不容易。」
《國語辭典》:醒悟  拼音:xǐng wù
觉醒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红楼梦》第一六回:「彼时赵嬷嬷已听呆了话,平儿忙笑推他,他才醒悟过来。」
《漢語大詞典》:明解
(1).熟悉,明了。后汉书·胡广传:“练达事体,明解朝章。”北史·崔子枢传:“ 子枢 明解世务,所居称职。”《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洞达《九经》,明解《七略》。”
(2).明达,对事理认识透彻。北史·甄琛传:“ 琛 性轻简,好嘲謔,故少风望。然明解有干具,在官清白。”
《國語辭典》:看穿  拼音:kàn chuān
看透、识破。如:「你的诡计已被看穿了,还不快走。」也作「看破」。
《漢語大詞典》:殊心
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史记·乐书:“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 紂 乐好之,与万国殊心。” 晋 傅玄 《拟〈四愁诗〉》:“焕乎人道著三光,胡 越 殊心生异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名儒之与险士,固殊心焉。”
《國語辭典》:胡涂(胡塗)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如:「你怎么放心把公司的革新重任,交付给像他这样胡涂的人呢?」也作「糊涂」。
《漢語大詞典》:象道
表达对道的认识。荀子·正名:“辨説也者,心之象道也。” 王先谦 集解:“辨説所以为心想象之道,故心有所明则辨説也。”
分類:表达认识
《漢語大詞典》:元识(元識)
谓先天具备的认识能力。 隋 王通 中说·立命:“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圆首方足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识悟(識悟)
谓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费祎别传》:“ 禕 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北齐书·魏兰根传:“机警有识悟。”旧唐书·米云起传:“ 韦生 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
分類:认识领悟
《漢語大詞典》:悬识(懸識)
深切认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夫能悬识腠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黏木,石之合玉矣。”
分類:深切认识
《漢語大詞典》:指识(指識)
(1).识别。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
(2).介绍认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漢語大詞典》:六迷
谓作诗的六种糊涂认识。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漫而为冲澹,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