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识(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触事物、增广见闻。《红楼梦》第二九回:「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贾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见识见识。」
2.经验、知识。《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3.计谋、手段。《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
《國語辭典》:体认(體認)  拼音:tǐ rèn
体察、认识。《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将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
分類:体察认识
《國語辭典》:赏识(賞識)  拼音:shǎng shì
认识别人的才能而加以欣赏重视。《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
《漢語大詞典》:知行
认识与实行。《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智虑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浅薄。” 杨倞 注:“言智虑德行至浅薄。”
《漢語大詞典》:九变(九變)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乐曲终止。「九成」指乐声九变。《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
2.九层。比喻极高。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3.百分之九十。如:「这事的成功率高达九成。」
《國語辭典》:眼生  拼音:yǎn shēng
见而不识或不熟悉。《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一大块麦田。」《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又满屋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捲的捲,著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
《漢語大詞典》:酱瓿(醬瓿)
汉书·扬雄传下:“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酱瓿”原指盛酱的器物,后用为“覆酱瓿”之省,喻著作的价值不为人所认识,只能用来盖酱瓿而已。 唐 陆龟蒙 《袭美题郊居次韵》之八:“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宋 王安石 《进〈字说〉》诗:“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漢語大詞典》:相分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兖 豫 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季汉书·邴原传》:‘当以书相分。’言以书荐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缘色及空,以为相分。”
《國語辭典》:见解(見解)  拼音:jiàn jiě
1.对于事物经过观察、认识后,凭自己的理解所产生的看法。《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这个见解到也是不错的,这人做妾未免太亵渎了。」
2.解决、处理。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要你领雄兵将队伍排,今日个请明公自见解。」
《國語辭典》:错误(錯誤)  拼音:cuò wù
不对、不正确。唐。王睿〈三惑论〉:「过谬错误,莫得知矣。」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國語辭典》:了悟  拼音:liǎo wù
1.理解、领悟。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
2.證悟佛性。《景德传灯录。卷四。智威禅师》:「师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门。」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
《漢語大詞典》:浅识(淺識)
(1).识见肤浅。 汉 徐干 中论·核辩:“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於不穷,务於必胜,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北史·阳固传》:“ 梁丘 寡智, 王鮒 浅识。” 邹鲁 《中国同盟会》:“浅识之徒,或热血过甚,忧国过深,亦有因利乘便,图变掌权者。”
(2).粗略地认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外国客人可以访问我国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胜和古迹,访问厂矿公社,可以赏心悦目,浅识 中华 。”
《漢語大詞典》:看清
清晰地看见;看清楚
认识清楚。例如:他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國語辭典》:识认(識認)  拼音:shì rèn
认得、认识。《三国演义》第五回:「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闻洛阳刘元普仗义疏财,名传天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