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主知说(主知说)  拼音:zhǔ zhī shuō
1.伦理学上的学说。主张完全真确的认识为道德生活唯一的标准,如苏格拉底、斯宾挪沙均主张此说。
2.美学上的学说。主张美的价值决定于艺术品的内容,亚理斯多德即主张此说。
《国语辞典》:纯粹理性(纯粹理性)  拼音:chún cuì lǐ xìng
康德哲学中指天生即具有而超越经验的认识能力。
《国语辞典》:闹不清(闹不清)  拼音:nào bù qīng
分辨不清或认识不清。如:「我真闹不清你的意思。」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国语辞典》:先天说(先天说)  拼音:xiān tiān shuō
康德的哲学学说。主张先天认识为可能的,又就可适用于对象之先天概念,与由适用此概念而生的原理,各从体系,排比整齐为十二范畴,而宇宙万有皆自此演成。
《国语辞典》:挟生儿(挟生儿)  拼音:xié shēng ér
不认识,面生不熟。《西游记》第二九回:「若是大王拿住,还审问审问,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
分类:不认认识
《国语辞典》:四法界  拼音:sì fǎ jiè
中国佛教华严宗基本教义之一。谓对万有的四种认识层次。一、事法界,指一般凡夫把现象当作真实存在的认识层次;二、理法界,指见知现象都是条件组成,其实都是空性的认识层次;三、理事无碍法界,指由空理的见知,进而消融现象真实感的认识层次;四、事事无碍法界,指因空理的实證而体悟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含容,彼此之间没有障碍的认识层次。《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一:「统四法界为一真如。」
《漢語大詞典》:感性认识(感性認識)
认识的低级阶段,即属于感觉和印象阶段。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直观、生动的认识,是认识事物的根源和基础。但它还只是一种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到理性认识,即提高到全面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國語辭典》:概念  拼音:gài niàn
对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认识。通常都是指在同种类的多数事物中,将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如白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漢語大詞典》:共同语言
指相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情趣等:他俩缺乏~,难以长期在一起生活。
《漢語大詞典》:公共关系意识
简称“公关意识”。能自觉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相当作用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到维护组织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性,重视信息的沟通、传播,能主动、积极开展公关活动。
《漢語大詞典》:跟趟儿
〈方〉①赶上一般人的水平:他学习跟上趟儿了ㄧ他的认识有点儿跟不上趟儿。②来得及:吃完饭再去看电影还~。
《漢語大詞典》:睹微知着(睹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细微迹兆,就可认识其实质和发展。南史·荀伯玉崔祖思苏侃等传论:“ 高帝 作牧 淮 兗 ,将兴霸业, 崔 苏 睹微知著,自同奔走。”
《國語辭典》:睹微知著  拼音:dǔ wéi zhī zhù
看到一点细小的迹象,就可了解事情发展的趋势。《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也作「见微知著」、「视微知著」。
《漢語大詞典》:分析与综合
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一切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