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4
词典
6
分类词汇
188
共194,分13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认识
感性认识
发生认识论
道德认识
认识论
理性认识
分类词汇
见面
省识
醒心
相认
认着
略知皮毛
不识
自知
相识
《國語辭典》:
认识(認識)
拼音:
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分類:
认识
能够
确定
头脑
一人
客观
观世
世界
这个
反映
个人
《漢語大詞典》:
感性认识(感性認識)
认识的低级阶段,即属于感觉和印象阶段。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直观、生动的认识,是认识事物的根源和基础。但它还只是一种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到理性认识,即提高到全面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分類:
认识
低级
阶段
感觉
印象
《漢語大詞典》:
发生认识论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分類:
瑞士
认识
理论
静止
看待
认识论
问题
《漢語大詞典》:
道德认识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分類:
道德
规范
认识
《國語辭典》:
认识论(認識論)
拼音:
rèn shi lùn
研究关于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认识方法,以及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可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分類:
认识论
认识
来源
实践
学说
《国语辞典》: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拼音:
lǐ xìng rèn shì
将感性认识所获得的感觉资料,经过思考、分析所形成的概念和判断。
分类:
获得
感觉
资料
思考
分析
判断
《國語辭典》:
见面(見面)
拼音:
jiàn miàn
会面、碰面。《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六老爷知道了,一直迎到黄泥滩,见面请了安,弟兄也相见了,说说家乡的事。」《红楼梦》第一六回:「见面时悲喜交集,未免又大哭一场,后又致喜庆之词。」
分類:
见面
会面
认识
见到
初次
次相
相见
《國語辭典》:
省识(省識)
拼音:
xǐng shì
认识。唐。
杜甫
咏怀古迹
诗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词:「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分類:
认识
《漢語大詞典》:
醒心
(1).神志清醒。 唐
韩偓
《天鉴》
诗:“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
诗:“半生醉梦 郑 衞 音,一旦醒心
《韶》
《濩》
曲。”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刘秀野闲居十五咏·春谷》
:“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明
谢榛
《
四溟诗话
》
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书醒心。”
(3).指清醒的认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总序》
:“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境,皆明者之醒心。”
分類:
神志
清醒
认识
《國語辭典》:
相认(相認)
拼音:
xiāng rèn
熟悉、认识。《红楼梦》第六四回:「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动了垂涎之意。」
分類:
相认
认识
彼此
熟悉
《漢語大詞典》:
认着(認着)
望着,看着。
《
二刻拍案惊奇
》
卷三八:“大凡女子心一野,自然七颠八倒,如痴如呆,有头没脑,説着东边,认着西边,没情没绪的。”
(1).认识。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九回:“你当日合他家公子约下送这张弹弓儿取那块砚臺的时候就叫他找我们老爷子,这就明显着是不许来人到门认着你的住处了。”
(2).谓认亲认得不差。
《
儿女英雄传
》
第二七回:“今日这件大喜的事作成了,你这个乾女孩儿我可算认着了。”
分類:
看着
认识
认得
不差
《國語辭典》:
略知皮毛
拼音:
lüè zhī pí máo
见识浅薄,仅知大概。《镜花缘》第一七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且瞪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分類:
表面
肤浅
认识
《國語辭典》:
不识(不識)
拼音:
bù shì
1.不懂得、不明晓。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三国魏。
嵇康
〈
养生论
〉:「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2.不认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分類:
不识
不知道
西周
不认
刑法
认识
法中
宽恕
《國語辭典》:
自知
拼音:
zì zhī
自身知晓、明白。《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分類:
自知
自然
认识
自己
知晓
明了
《國語辭典》:
相识(相識)
拼音:
xiāng shì
1.彼此认识。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且说关公正寻思间,忽报有人相访。及请入,却不相识。」
2.相识之人。《西游记》第一二回:「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
分類:
彼此
相识
认识
识别
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