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误计
进计
逆计
计车
受计
孰计
豫计
掌计
常计
统计
计分
痴计
夕计
重计
量计
《漢語大詞典》:误计(誤計)
失算。 唐 张九龄 《敕渤海王大武艺书》:“卿往者误计,几於祸成,而失道未遥,闻义能徙,何其智也。” 宋 陆游 《醉倒歌》:“始知人生元自乐,误计作官常懔懔。”
分類:失算
《漢語大詞典》:进计(進計)
进献计策。汉书·贾谊传:“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宋书·臧质传:“ 质 进计曰:‘今以万人取 南州 ,则 梁山 中絶,万人缀 玄謨 ,必不敢动。’”《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大夫 富父终甥 ,知将雨雪,进计曰:‘ 长翟 驍勇异常,但可智取,不可力敌。’”
《漢語大詞典》:逆计(逆計)
(1).反叛的图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宾客来者,微知 淮南 、 衡山 有逆计,日夜从容劝之。”
(2).指图谋反叛。新唐书·马燧传:“ 燧 以 怀光 ( 李怀光 )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 中近甸,捨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捨军入朝。”
(3).预计。宋史·晁迥传:“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花月痕》第三九回:“ 鹤仙 逆计 芝友 出京之日, 李夫人 当已分娩,好教他护送前来。” 章炳麟 《四惑论》:“若严密言之,明日有无,必非今日所能逆计。”
《高级汉语词典》:计车
计吏所乘的车
《漢語大詞典》:受计(受計)
谓 汉 代皇帝接受郡国所上的计簿。史记·孝武本纪:“上还,以 柏梁 烖故,朝受计 甘泉 。”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受郡国计簿也。”
《漢語大詞典》:孰计(孰計)
(1).仔细谋算;周密考虑。荀子·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史记·项羽本纪:“今战能胜, 高 必疾妬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愿将军孰计之。”《汉书·赵充国传》:“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孰计其便,復奏。”
(2).指周密的考虑。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决策和亲,姑谓 奉春 之孰计;卧薪自厉,谁为 勾践 之盛心。”
《漢語大詞典》:豫计(豫計)
预先估计或推测。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 平州 与三关异路而不豫计,真儿戏哉!” 鲁迅 《彷徨·孤独者》:“族长,近房,他的祖母的母家的亲丁,闲人,聚集了一屋子,豫计 连殳 的到来,应该已是入殓的时候了。”
《漢語大詞典》:掌计(掌計)
(1).掌管计簿之事。 宋 王安石 《兵部郎中沈立可依前官充三司户部判官制》:“还裨掌计之治,所以慰将命之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樊莹》:“部运者既关係切身,无敢浪费;掌计之人,又出入有限,无可蔽藏。”
(2).掌握考核。 宋 陈亮 《书职事题名后》:“牋奏一局之具眼,掌计一局之司命。”
《漢語大詞典》:常计(常計)
(1).通常的策略。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而议者或欲汎舟径济,横行 江 表,或欲四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埸,观衅而动:诚皆取贼之常计也。”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
(2).一定的计划。 宋 梅尧臣 《真州东园》诗:“国赋有常计,计者岂不贤?”
分類:计划策略
《國語辭典》:统计(統計)  拼音:tǒng jì
1.总括计算。《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所赚虽只毫釐,积少成多,一年统计,却也不在少数。」
2.蒐集同一范围内的事物,加以整理、计算,运用数字表示众多事实的特性,并观察其全体相关和演变情形,所作的比较、研究。
《国语辞典》:计分(计分)  拼音:jì fēn
计算分数。如:「计分板」、「下周起,整洁分数采用小数点四舍五入的整数记分法。」
《漢語大詞典》:痴计(癡計)
笨拙的主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词:“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傍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 元 刘因 《南楼怀古诗》:“区区蓼花咏,痴计欲何成。”
分類:笨拙主意
《骈字类编》:夕计(夕计)
徐陵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仆七十之岁,朝思夕计,并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曾无嫌隙,差可周旋,非欲令君作此怨诉。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
《漢語大詞典》:重计(重計)
指重要的计划。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 关中 ,重地也;取 关中 ,重计也。”
分類:计划
《漢語大詞典》:量计(量計)
计量,筹划。晋书·张华传:“及将大举,以 华 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