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中计
合计
阴计
饱计
奉计
谋计
蚤计
书计
校计
方计
顾计
画计
计量
他计
太早计
《國語辭典》:中计(中計)  拼音:zhōng jì
中等的计策。《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晋书。卷九八。王敦传》:「退还武昌,收兵自守,贡献不废,亦中计也。」也称为「中策」。
分類:中等计策
《國語辭典》:合计(合計)  拼音:hé jì
1.合起来计算。《老残游记》第九回:「家父在碧霞宫上值,五日一班,合计半月在家,半月在宫。」
2.共同商议。《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赵监生合计毒死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而今还有一个正经的妇人,中了尼姑毒计,到底不甘,与夫同心合计,弄得尼姑死无葬身之地。」
3.计画、盘算。如:「我来合计这笔年终奖金如何有效的运用。」
《漢語大詞典》:阴计(陰計)
(1).阴谋诡计。战国策·东周策:“ 昭翦 与 东周 恶,或谓 昭翦 曰:‘为公画阴计。’”后汉书·杨终李法等传论:“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旧唐书·裴度传:“ 度 与 李逢吉 素不协, 度 自 太原 入朝,而恶 度 者以 逢吉 善於阴计,足能搆 度 ,乃自 襄阳 召 逢吉 入朝,为兵部尚书。”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当时以 勾践 之坚忍, 种 蠡 之阴计,卧薪嚐胆,日伺其后。”
(2).内心的意图。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是则 豫让 拔剑斩 襄子 之衣,不足识也; 伍子胥 鞭笞 平王 尸,不足载也。”
《漢語大詞典》:饱计(飽計)
犹生计。 宋 陆游 《晚秋农家》诗:“既画菘韭畦,遂营瓜芋区。豉香 吴 盐白,饱计已有餘。”
分類:生计
《漢語大詞典》:奉计(奉計)
呈奉计簿。谓尽守臣职。后汉书·明帝纪:“众郡奉计,百蛮贡职。”参见“ 上计 ”。
分類:计簿守臣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谋计(謀計)
(1).犹计谋。韩非子·亡徵:“羈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天下三分,其二归 周 者, 太公 之谋计居多。”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藏衰谋计拙,地僻往还乖。”
(2).问计。隋书·李密传:“ 玄感 谋计於 密 , 密 曰:‘愚有三计,惟公所择。’”
分類:计谋
《漢語大詞典》:蚤计(蚤計)
早作打算。蚤,通“ 早 ”。 宋 王安石 《秋庭午吏散》诗:“悲哉不蚤计,失道行晼晚。”
分類:早作打算
《漢語大詞典》:书计(書計)
文字与筹算。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南史·后妃传下·陈武宣章皇后:“后善书计,能诵楚辞。”
《國語辭典》:校计(校計)  拼音:jiào jì
1.核算、计算。《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
2.计较。《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至尊亲为人兄,尊为人主,安可与校计?」
《漢語大詞典》:方计(方計)
方略,计策。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傕 復请 詡 为宣义将军” 裴松之 注引《献帝纪》:“ 羌 胡 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 李将军 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 詡 为之方计。”晋书·四夷传·夫馀国:“若其遗类足以復国者,当为方计,使得存立。”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端 悽然起坐,便求方计。”
分類:方略计策
《漢語大詞典》:顾计(顧計)
顾惜考虑。后汉书·马援传:“孤立羣贵之閒,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 宋 王安石 《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君论议仁恕,急人之穷,於财物无所顾计。”《解放日报》1942.9.16:“ 中国 人的生命在敌人的眼里原是比狗还不如的,烧死,饿死,全都不在敌人的顾计之中。”
分類:顾惜考虑
《漢語大詞典》:画计(畫計)
谋画。亦指筹谋计策。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翕侯 赵信 为单于画计,常以为 汉 兵不能度幕轻留。”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裴炎 为中书令,时 徐敬业 欲反,令 骆宾王 画计,取 裴炎 同起事。”明史·林润传:“以事之 南丰 ,寇猝至,为画计却之。”
《国语辞典》:计量(计量)  拼音:jì liáng
1.计算度量。《管子。宙合》:「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
2.计策、谋略。《元朝秘史》卷一:「孛端察儿见有个雏黄鹰拿住个野鸡,他生计量拔了几根马尾做个套儿,将黄鹰拿著养了。」也作「智量」。
《韵府拾遗 霁韵》:他计(他计)
李绛文:明主顾遇则进,疑阻则退,不为他计,苟安其位。
《漢語大詞典》:太早计(太早計)
大早计。 宋 黄庭坚 《子瞻子夏丘明见戏聊复戏答》诗:“化工见弹太早计,端为失明能著书。” 马浮 《尔雅台答问·答刘君》:“今观足下所引诸书,真伪错杂,似於二氏源流未暇深考,而遽言具源,似太早计。”参见“ 大早计 ”。
《漢語大詞典》:大早计(大早計)
谓打算太早,要求过急。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鴞炙。”
分類:打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