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 , 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
(2).忧虑貌。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警觉省悟貌。《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郭汾阳 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絶,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2).忧虑貌。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警觉省悟貌。《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郭汾阳 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絶,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漢語大詞典》:警悟
(1).警觉领悟;机敏领会。 汉 王充 《论衡·艺增》:“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心中想着 卧师 所言祸福之报,好生警悟。” 艾芜 《夜归》:“ 康少明 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