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边声(邊聲)  拼音:biān shēng
塞外特有的风鸣马嘶、胡笳吹角等声音。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宋。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漢語大詞典》:铃索(鈴索)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國語辭典》:边警(邊警)  拼音:biān jǐng
边境遭敌人入侵的警讯。《陈书。卷一。高祖本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明史。卷一七○。于谦列传》:「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分類:边境警报
《漢語大詞典》:传警(傳警)
(1).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司马贞 索隐:“传警者,《汉仪》云:‘帝輦动,则左右侍帷幄者称警’是也。”汉书·叔孙通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颜师古 注:“传声而唱警。”
(2).传递警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漢語大詞典》:边遽(邊遽)
指边境警报。遽,驿车。古时以边地的驿车传递警报,故称。国语·吴语:“ 吴 晋 争长未成,边遽乃至,以 越 乱告。” 韦昭 注:“遽,传也。” 唐 李商隐 《城上》诗:“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咸淳三事:“ 咸淳 癸酉夏,边遽日闻,既而 襄州 失守,朝野震动。”
《漢語大詞典》:寇警
敌军入侵的警报。后汉书·祭彤传:“自是 匈奴 衰弱,边无寇警, 鲜卑 、 乌桓 并入朝贡。”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将来 缅甸 设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应则失统御之体,应之则苦师旅之烦,恐鞭长莫及,反难善处。”
《漢語大詞典》:称警(稱警)
有战事警报。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埸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衞。”
分類:战事警报
《漢語大詞典》:海烽
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防海规画至为精密,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國語辭典》:警笛  拼音:jǐng dí
军警所用以示警的哨子或电子响笛。
《漢語大詞典》:贼警(賊警)
指贼人进犯的警报、消息。《水浒传》第一○五回:“一闻贼警,先是声张得十分凶猛,使士卒寒心,百姓丧胆。”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缄报平安》:“前日欲差 陶旺 回去,探候母亲消息,因有贼警,是以稍迟。” 清 潘钟瑞 苏台麋鹿记卷下:“贼警迫,即招义勇将从官军,后事未集而城失。”
《國語辭典》:空袭(空襲)  拼音:kōng xí
利用飞机从空中对敌方目标进行袭击。如:「此次演习实施夜间空袭,以提升部队之全天候作战能力。」
《漢語大詞典》:海警
海上的警报。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晚侨 江 淮 ,海警飈忽,军问沓至。”
分類:海上警报
《漢語大詞典》:儆报(儆報)
警报,告急的通知或信号。 明杨柔胜《玉环记·继娶团圆》:“太平时世,民安奸盗息,三边烽火无儆报。”
《國語辭典》:军警(軍警)  拼音:jūn jǐng
军人和警察。如:「军警优待票。」
《漢語大詞典》:谣警
谣传警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窃八月以来, 四川 謡警渐希。”
分類:谣传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