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警戒  拼音:jǐng jiè
1.告诫,以使人注意。《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贺邵》:「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2.警备防守。《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3.为防止敌人间谍、观测、渗透、破坏、骚扰、奇袭等威胁,提前预警与战备,以确保部队的安全。
《漢語大詞典》:日夜警戒
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例如:有一帮人在日夜警戒着易洛魁人(北美印第安人)
《國語辭典》:警戒色  拼音:jǐng jiè sè
动物为防禦敌人,除本身具有恶臭、毒性之外,体表更呈显著的色彩,使掠食者有所警戒,称为「警戒色」。
《漢語大詞典》:警戒水位
在洪水时期达到某一高度,须开始警戒并准备防汛工作的江河湖泊水位。
《國語辭典》:警戒线(警戒線)  拼音:jǐng jiè xiàn
军警布置防禦岗位时所划定的界线,閒杂人不准随便出入。引申为危险的界线。如:「围观的人越过了车祸现场的警戒线,遭到警察的制止。」「石门水库的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必须调节泄洪了。」
《分类字锦》:警戒相成
李昭玘贺册皇后表警戒相成岂特辅唐虞之盛际柔嘉维则固将继任姒之徽音
分类:德范
《國語辭典》:儆戒  拼音:jǐng jiè
警觉戒备。《书经。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也作「警戒」。
《漢語大詞典》:惩创(懲創)
(1).惩戒;警戒。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不惩创,挟恩更矜夸。” 宋 陆游 《条对状》:“盖封王始於 汉 初……后世惩创其失, 魏 、 晋 、 隋 、 唐 ,皆起草昧,有天下,岂无功臣,止於公侯而已。”金史·雷渊传:“ 渊 为人躯干雄伟……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駡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二:“每观古人道德事功之盛,慙悔攻中,若无所自容。以是深自惩创,不敢有所作。”
(2).惩罚;惩治。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元典章·圣政二·明政刑》:“ 贺伯颜 轻侮詔书,殊乖臣礼,不加惩创,曷示等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这种人也应该惩创惩创他才好。” 郭沫若 《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我们有唯一的惩创他们的武器,便是实际和他们经济绝交。”
《漢語大詞典》:敬戒
警戒;戒备。《周礼·夏官·职方氏》:“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荀子·大略》:“敬戒无怠。”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故引美刺之义为寿,岂独以荣吾姊哉!又使幼小者将闻吾言而知敬戒。”
分類:警戒戒备
《漢語大詞典》:镜鉴(鏡鑒)
(1).照镜子。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故君子惟鉴之务。若夫侧景之镜,亡镜矣。”
(2).鉴察;警戒。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降俊明以镜鉴,迴风猷以昭宣。”
(3).光亮;明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墀除兮镜鉴,房櫳兮澄澈。”
《漢語大詞典》:申警
警戒;儆戒。南史·梁吴平侯景传:“修葺城垒,申警边备,理辞讼,劝农桑。”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部署麤定,适 胡文忠公 以母丧奉詔起復,相与申警简练,而 湘 军復振。”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 孔子 ﹞於春秋特著以元统天以天信之之义…… 孔子 盖深察夫据乱时代之人类,其宗教迷统君念甚强也,故利用之而申警之。”
分類:警戒儆戒
《漢語大詞典》:敕警
犹警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知諫院 范镇 言:‘近日彗出东方,孛於七星,其色正白。七星主急兵,色白亦主兵。陛下宜与大臣相敕警以求消復之术。’”
分類:警戒
《漢語大詞典》:警头(警頭)
警告;警戒。头,助词。 明 无名氏 《鱼篮记》第三折:“着 张无尽 见个警头,他必然回心向善也。”
《漢語大詞典》:诫警(誡警)
警戒。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自主降于尚书,壁絶外之,初怒中笑,后皆敬畏,累圣亦指示主德以诫警之。”
分類:警戒
《國語辭典》:惊觉(驚覺)  拼音:jīng jué
受到惊动而觉醒。《三国演义》第三回:「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睡到四更时分,门外一片声大喊。两兄弟一齐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