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惩戒(懲戒)  拼音:chéng jiè
1.拿以前的过失警戒自己。《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2.责罚以示警戒。如:「公务员违法、失职时,应受惩戒。」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
《漢語大詞典》:铃铎(鈴鐸)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漢語大詞典》:警惧(警懼)
警戒恐惧。《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奋其雄材大略,而从容於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不知警惧焉,何往而非患也!” 梁启超 《五州地理大势论》:“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先之以告诫,继之以警惧。” 老舍 《蜕》八:“铺户的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刚御下的门板又安上,而后警惧的,好奇的,立在门外,等着看飞机。”
分類:警戒恐惧
《漢語大詞典》:自厉(自厲)
慰勉警戒自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彊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晋 潘岳 《藉田赋》:“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 明 何景明 《寡妇赋》:“且训其长,雅志自厉。” 清 侯方域 《任源邃传》:“初, 元祥 为儒生,以文行自厉,而 源邃 负气狂放,不相类。”
《漢語大詞典》:画衣(畫衣)
(1).彩绣的衣服。周礼·天官·内司服“褘衣”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褘衣,画衣也。” 唐 曹唐 《汉武帝思李夫人》诗:“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宋史·礼志十八:“销金绣画衣十袭,真珠翠毛玉釵朵各三副。”
(2).谓着彩绣衣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这时 眉间尺 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
(3).古时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画衣象服,以致刑厝。”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画衣不犯,载酒无冤。”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是故画衣异服,而姦不犯其醇。”
《漢語大詞典》:警露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皇甫湜 《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漢語大詞典》:垂戒
亦作“ 垂诫 ”。
(1).垂示警戒。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
(2).留给后人的训戒。 唐 韩愈 《答张彻》:“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鐫铭。” 宋 王禹偁 《官醖》:“彝酒垂诫,羣饮圣所戮。”明史·后妃传赞:“曰:‘闲有家,悔亡。’苟越其闲,悔将无及。圣人之垂戒远矣哉。”
《漢語大詞典》:痛惩(痛懲)
(1).严厉地惩戒。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又 嘉祐 中士人 刘几 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嶮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 欧阳公 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为之一变。”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打花轿》:“不逞之风,渐不可长,公请府公痛惩之。”
(2).指严加惩办。宋史·张永德传:“ 世宗 亲征,战於 高平 ,大将 樊爱能 、 何徽 方战退衄…… 永德 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 梁启超 《禁早婚议》:“夫以一人杀一人,以一人侵一人之自由,就法律上,犹必按其害群之罪而痛惩之。”
(3).深切地警戒。 宋 朱熹 《与吴茂实书》:“近来自觉向时工夫止是讲论文义,以为积集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却於日用工夫全少检点……今方深省而痛惩之,亦欲与诸同志勉焉。”
《國語辭典》:佩韦(佩韋)  拼音:pèi wéi
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汉书。卷八一。独行列传。范冉》:「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國語辭典》:韦弦(韋弦)  拼音:wéi xián
韦,皮绳。弦,弓弦。韦弦语本《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比喻缓急。《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亦比喻受人规戒或矫治。《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孝友之性,岂伊桥梓;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漢語大詞典》:警夜
谓夜间警戒。文选·张衡〈西京赋〉:“卫尉八屯,警夜巡昼。” 薛综 注:“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中使谓 詵 曰:‘此警夜之兵也,子疾去,无犯严禁。’” 清 孔尚仁 《享金簿·题跋·刁斗》:“刁斗, 汉 器也,曲柄三足,军中用以炊饭,亦可警夜。”
《國語辭典》:巡警  拼音:xún jǐng
1.巡查警备。《梁书。卷二十二。太祖五王传。鄱阳王恢传》:「每夜自巡警,高祖嘉其劳苦。」《宋史。卷二五○。王彦升传》:「此夕巡警甚困,聊就公一醉耳。」
2.旧指警察。
《漢語大詞典》:夜警
夜间警戒。新唐书·仪卫志下:“伶工谓夜警为严,凡大驾严,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严三遍。” 唐 吴融 《无题》诗:“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
分類:警戒晚上
《國語辭典》:警备(警備)  拼音:jǐng bèi
1.警戒守备。《汉书。卷七○。陈汤传》:「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也作「警守」。
2.军警机关基于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意外灾害事变等,所施行的警戒防备。
《漢語大詞典》:警省
警戒省察;警悟自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宋 朱熹 集注:“ 子贡 此言,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於不善之地,非谓 紂 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你有三大难,今将近了,时时宜自警省。”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曾不警省,益復放横,骄弄权威,脇肩廊庙。”
《國語辭典》:巡逻(巡邏)  拼音:xún luó
1.到处视查警备。如:「警察轮值进行定点巡逻,以确保辖区安全。」也作「巡绰」。
2.到处巡回视察,以维持地方安宁,防止危害并辅助一般警察勤务的军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