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昏
犹警夜。 唐 李庾 《两都赋》:“至乃辨晓警昏,主在金吾;皷列六条,外传通衢。”
分類:警夜
《漢語大詞典》:警宵
犹警夜。 唐 李峤 《钟》诗:“ 平陵 通曙响, 长乐 警宵声。”
分類:警夜
《國語辭典》:街鼓  拼音:jiē gǔ
旧时置于街边的鼓。天黑之后敲鼓以戒绝行人,天亮时敲鼓以示开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
《國語辭典》:严更(嚴更)  拼音:yán gēng
夜中警戒的更鼓。《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國語辭典》:虎威  拼音:hǔ wēi
形容武将勇猛威风的气概如同老虎般凶猛。《薛仁贵征辽事略》:「托总管虎威,某当效死。」《文明小史》第六回:「你瞧本府大人,今天头一天接印,就发这们一个虎威。」
《漢語大詞典》:警柝
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唐 苏颋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晓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龟年 《寿张京尹》诗:“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储 《劝止临幸疏》:“而直庐拱卫官军万餘,警柝之声,夜以达旦。”
《漢語大詞典》:警场(警場)
(1).古代帝王祭祀行大礼前夕奏乐严鼓,侍卫警夜,止人清场,谓之“警场”。 宋 洪适 《转对札子》:“今所用鼓吹警场诸工,凡一千一百五十有九人。”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冥灵社首凤:“ 光尧 上仙,於梓宫发引前夕,合用警场导引鼓吹词。”
(2).指负责警夜守鼓的卫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又置警场於 宣德门 外,谓之武严兵士。”宋史·乐志十五:“国家大饗、乘舆斋宿必设警场,肃仪而严祀事。”
《漢語大詞典》:警严(警嚴)
(1).严鼓以警夜。旧唐书·崔龟从传:“ 贞观 中 任瓌 卒,有司对仗奏闻, 太宗 责其乖礼; 岑文本 既殁,其夕罢警严; 张公谨 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閔悼之意,不宜过时。”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夜半, 泚 按轡列炬,传呼入宫,居 含元殿 ,设警严,自称权知六军。” 胡三省 注:“设鼓角以警严。一曰设卒以警备严衞。”
(2).精警严密。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 黄河 落天走 东海 ’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分類:严密警夜
《漢語大詞典》:虾蟆更(蝦蟆更)
(1).击木柝警夜。以柝声似虾蟆叫,故称。 五代 张蠙 《钱唐夜宴留别郡守》诗:“觱栗调高山阁迥,虾蟆更促海声寒。”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柝:“今击木为声,以代更筹者是,俗曰虾蟆更。”
(2). 宋 时宫中称五更以外的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漢語大詞典》:虎柝
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明 李日华 《六犯清音·宫怨》曲之三:“羊车声断,虎柝韵传,把幽情万种传秋扇。”
《漢語大詞典》:冬冬鼓
街鼓的俗称。 唐 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太宗 时,命 张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 唐 马周 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