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誓要
约誓。管子·小匡:“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於上下荐神。” 尹知章 注:“谓以上下之神祇为盟誓。”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鉅鹿 张翔 衔王命使 交部 ,乘势募 靖 ,欲与誓要, 靖 拒而不许。”
《漢語大詞典》:誓章
记载誓词的文件。 孙中山 《建国方略·能知必能行》:“会成而后,由会中各员向全县人民执行之,必亲笔签名於誓章,举右手向众宣读之。其誓章藏之自治会,而发给凭照。”
《漢語大詞典》:六誓
尚书中六篇誓文的总称。《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 ” 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 杨士勋 疏:“六誓者,即尚书《甘誓》《汤誓》《牧誓》《泰誓》《费誓》《秦誓》也。”
分類:六篇
《漢語大詞典》:誓状(誓狀)
犹今之保证书。 明 唐顺之 《公移·牌》:“汝等依得吾言,然后许汝进誓状,永不敢侵犯。”
分類:保证书
《韵府拾遗 马韵》:誓写(誓写)
岑参诗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漢語大詞典》:誓刃
即誓剑。《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我王御牌誓刃,若不早赴朝庭,就便诛之。”参见“ 誓剑 ”。
《國語辭典》:誓剑(誓劍)  拼音:shì jiàn
皇帝授予出巡大臣的宝剑,可代表皇帝的权力。《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乃拜长卿为中郎将,持节,拥誓剑金牌,先斩后奏。」
分類:发誓
《漢語大詞典》:誓民
约束、告戒吏民。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
《漢語大詞典》:誓肌
犹言刻骨铭心。语本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抚臆论报,早誓肌骨。” 张铣 注:“铭鏤肌骨而不忘。”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誓肌封断骨,茹戚吮残创。”
分類:刻骨铭心
《漢語大詞典》:誓骨
《淮南子·齐俗训》:“故 胡 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高诱 注:“ 胡 人之盟约,置酒人头骨中,饮以相诅。”后以“誓骨”指订立盟约,表示决心。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无有结缨誓骨,慷慨图存者。”
《分类字锦》:四誓
迦叶经菩萨有四种毕定誓
分类:
《漢語大詞典》:质誓(質誓)
盟誓。《左传·昭公十六年》:“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杜预 注:“质,盟信也。”
分類:盟誓
《漢語大詞典》:鸿誓(鴻誓)
隐逸的志愿。 晋 陆机 《七徵》:“乃有通微大夫,怨皇后之失宝,伤鸿誓之后闻。”
分類:隐逸志愿
《漢語大詞典》:黄龙誓(黄龍誓)
以黄龙为信物,订立誓约。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至今 青海 头,共刻黄龙誓。”参见“ 黄龙 ”。
《國語辭典》:黄龙(黃龍)  拼音:huáng lóng
1.黄色的龙。《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2.地名。金国都城。宋金交战时,岳飞曾说要直捣金国的都城黄龙府。后泛指敌人的都城。如:「直捣黄龙」。
3.佛教禅家七宗之一。参见「黄龙派」条。
4.年号:(1)三国吴大帝的年号(西元229~231)。(2)汉宣帝的年号(西元前49)。
《漢語大詞典》:黩誓(黷誓)
不信守誓言。《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黷誓,而以意气相致。”
《骈字类编》:两誓(两誓)
隋 无名氏 读曲歌八十九首 其二十八 连唤欢复欢,两誓不相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