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誓带(誓帶)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后以“誓带”指功臣爵禄,世代永传。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情深结綬,远思誓带之流;志在弹冠,潜动濯缨之感。”
《韵府拾遗 霁韵》:先誓
书甘誓传:将战先誓。
《漢語大詞典》:高誓
传说中仙人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 始皇 之 碣石 ,使 燕 人 卢生 求 羡门 、 高誓 。” 张守节 正义:“ 高誓 亦古仙人。”
分類:中仙仙人
《漢語大詞典》:誓券
天子颁赐功臣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文书。金史·海陵纪:“甲子,誓太祖庙,召 秉德 、 辩 、 乌带 、 忽土 、 阿里出虎 、 兴国 六人赐誓券。”元史·木华黎传:“丁丑八月,詔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絶。’”参见“ 铁券 ”。
《國語辭典》:铁券(鐵券)  拼音:tiě quàn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谈徵。物部。铁券:「汉书高祖记丹书铁契。按:铁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绦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书镌免死及俸禄之数于面。形如瓦,一藏内府,一授本爵。」
《國語辭典》:要誓  拼音:yāo shì
誓约。《三国志。卷一六。魏书。郑浑传》:「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
《漢語大詞典》:诅誓(詛誓)
犹盟誓。 宋 董逌 广川书跋·书〈诅楚文〉后:“其在盟诅,於主要誓,大事在盟,小事在诅。若诅誓而求猒,则惟后世末俗行之,非古也。”
分類:盟誓
《漢語大詞典》:诫誓(誡誓)
告诫将士的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 秦 师败绩, 繆公 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録。”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钟鼎勋庸大,山河诫誓长。”
《骈字类编》:朝誓
南北朝 袁淑 咏冬至诗 司瑞记夜晞,书云掌朝誓。
《漢語大詞典》:大誓愿(大誓願)
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先发大誓愿,欲度一切众。”亦省作“ 大愿 ”。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欲极大恩,须发大愿。依经论説:行是车船,愿是马檝;有船无檝,难可到也。”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韵府拾遗 霁韵》:与誓(与誓)
嵇康文: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
《漢語大詞典》:打誓
签订誓约。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而厚以金帛遗 乞弟 ,且遣四人为质,然后得 乞弟 遣人送一封空降书,便与打誓,即日班师。”
分類:签订誓约
《漢語大詞典》:负誓(負誓)
犹负诺。违背誓诺。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报·王魁》:“ 英 曰:‘君轻恩薄义,负誓渝盟,使我至此。’”
分類:违背
《韵府拾遗 霁韵》:默誓(默誓)
孟郊远游联句:默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
《漢語大詞典》:誓念
誓愿和信念。 茅盾 《三人行》九:“也就是为了这样的誓念,他停留在 惠 的家乡,在暑期平民学校里担任了教课。”
分類:誓愿信念
《漢語大詞典》:誓牧
《牧誓》篇,言 周武王 伐 纣 ,在 牧野 誓师。后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初学记》卷二三引《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 有隋 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 牧 登陑,曾无寧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