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训誓(訓誓)
(1).尚书六体中的训与誓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誓则用于军旅。 唐 元稹 《制诰序》:“制誥本於之誥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自非训导职业,则必指言美恶,以明诛赏之意焉。”参见“ 六体 ”。
(2).谓训导告诫军旅。魏书·陆俟传:“ 高祖 亲幸城北,训誓羣帅。”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骈字类编》:一誓
书序作汤誓疏汤惟一誓武王有三
《國語辭典》:誓词(誓詞)  拼音:shì cí
立定决心的言辞。如:「宣读誓词」。
《漢語大詞典》:重誓
大誓,庄重的誓言。 宋 叶适 《取燕一》:“夫坚守重誓於既亡之 契丹 ,不知 女真 一旦袭其后踵以陵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八节:“ 黄巢 大怒,责骂 王仙芝 道:起初大家立重誓,要齐心协力,横行天下,现在你去左军做官,起义军该到哪里去!”
《國語辭典》:言誓  拼音:yán shì
言教。指圣贤经传中的言语。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五八:「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漢語大詞典》:誓诰(誓誥)
誓和诰的并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朝廷宪章,军旅誓誥。”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 汤 武 革命,而誓誥兴。”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古重盟诅,咸有誓誥。”
《韵府拾遗 屑韵》:誓节(誓节)
唐明皇诗誓节期饮冰
《骈字类编》:汤誓(汤誓)
书小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韵府拾遗 盐韵》:誓歼(誓歼)
宋史张浚传陛下思慕两宫忧劳百姓臣之至愚获遭任用臣每感慨自期誓歼敌雠
《漢語大詞典》:誓令
誓约和命令。墨子·号令:“凡有司不使去卒、吏民闻誓令,代之服罪。” 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曰:“去乃士字之误。”
《漢語大詞典》:誓旅
誓师。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乘斗杓而誓旅,出星门而杖鉞。” 明 张煌言 《惊闻行在之变正值虏庭逮余亲属痛念家国何能已已》诗:“埋名恨不同 梅尉 ,誓旅知非拟 骆丞 。”
分類:誓师
《國語辭典》:起誓  拼音:qǐ shì
发誓。如:「对天起誓」、「有些人喜欢动不动就起誓,却转眼就忘记自己的誓言。」
《漢語大詞典》:遗誓(遺誓)
遗诫,遗教。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巡 襄城 之间收兮,诵纯一之遗誓。”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临终遗誓,永锡尔类。”
分類:遗教
《漢語大詞典》:说誓(説誓)
发誓,起誓。《水浒传》第十五回:“六人都説誓了,烧化钱纸。”《水浒传》第八一回:“ 戴宗 笑道:‘你我都是好汉,何必説誓。’ 燕青 道:‘如何不説誓!兄长必然生疑。’”
分類:发誓起誓
《漢語大詞典》:誓信
盟誓;盟约。 宋 叶适 《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分類:盟誓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