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盟言
犹誓言。 明 陈海樵 《客中有怀》曲:“青眼怜才,一见心先会,终宵成繾綣,愿相依,耳畔盟言詎可违。” 清 朱凤森 《十二钗传奇·钗配》:“弄嗗咄为甚将人拆散?要我如何分辨?悔却盟言,真是 乔 点鸳鸯谱乱!”
分類:誓言
《國語辭典》:誓词(誓詞)  拼音:shì cí
立定决心的言辞。如:「宣读誓词」。
《國語辭典》:信誓  拼音:xìn shì
表示诚信的盟誓。《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后汉纪二。高祖天福十二年》:「张琏先邀朝廷信誓,诏许以归乡里。」《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阿美流涕,要以信誓,乃别而归。」
分類:诚信誓言
《國語辭典》:相命  拼音:xiàng mìng
算命,占卜命运。如:「寺庙门口常有许多相命的摊子。」
《國語辭典》:誓愿(誓願)  拼音:shì yuàn
1.立誓发愿,以示决心。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宏宣誓愿,大振沉黎。」
2.盟誓时所立下的心愿。《西游记》第二九回:「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國語辭典》:誓约(誓約)  拼音:shì yuē
1.发誓立约。《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旧五代史。卷一三。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
2.宣誓时订下的条款。
《漢語大詞典》:口言
(1).说话。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听小师父口言,不是这里本处人。”
(2).谓亲口誓言。白雪遗音·马头调·世界上之三:“莫非疑奴的恩情假,海誓山盟,自有神灵鉴,不睹口言。”
《漢語大詞典》:誓文
写着誓言的文书。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圣历 二年﹞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 相王 与 梁王 武三思 、 定王 武攸寧 等不协,令立誓文於明堂。”
《國語辭典》:明誓  拼音:míng shì
发誓结盟。《文选。潘岳。寡妇赋》:「蹈恭姜兮明誓,咏柏舟兮清歌。」《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四》:「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也作「盟誓」。
《漢語大詞典》:设誓(設誓)
立下誓言;起誓。 元 吴莱 《检故庋得故洪贵叔所书李铁枪本末寄洪德器》诗:“茫然即断指,设誓如刳羊。”《水浒传》第四八回:“当下 宋江 在马上,看了 祝家庄 那两面旗,心中大怒,设誓道:‘我若打不得 祝家庄 ,永不回 梁山泊 。’” 清 叶廷琯 《桃花夫人祠题壁》诗:“设誓定偿同穴愿,报恩何异坠楼时。”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地主压迫农民》:“所以该乡农民异常愤激,乃召集全乡会员开会,当天设着香案,对天设誓,以后世世代代不耕 陈 姓之田。”
《漢語大詞典》:约誓(約誓)
谓以誓言相约信。汉书·韩延寿传:“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汉 郑玄 笺:“执其手与之约誓示信也。”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即日张旍誥众,各自约誓。”
分類:誓言相约
《漢語大詞典》:私誓
个人之间立的誓言。左传·襄公十八年:“ 卫 ( 夙沙卫 )杀马於隘以塞道。 晋 州绰 及之,射 殖绰 ,中肩,两矢夹脰,曰:‘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顾曰:‘为私誓。’ 州绰 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分類:个人誓言
《漢語大詞典》:重誓
大誓,庄重的誓言。 宋 叶适 《取燕一》:“夫坚守重誓於既亡之 契丹 ,不知 女真 一旦袭其后踵以陵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八节:“ 黄巢 大怒,责骂 王仙芝 道:起初大家立重誓,要齐心协力,横行天下,现在你去左军做官,起义军该到哪里去!”
《漢語大詞典》:背誓
违背誓言。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 张 陈 背誓,傲帝虐民。”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 巴金 忆·最初的回忆:“但是,不管父亲怎样劝阻她,不管背誓的恐惧时时折磨她,她终于下了养蚕的决心。”
分類:违背誓言
《漢語大詞典》:黩誓(黷誓)
不信守誓言。《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黷誓,而以意气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