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5,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4  75  76  7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言传身教
言喘
言必有物
言必有据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无失
言之不预
言之成理
言之过甚
言之无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
言之有故
言之有据
《國語辭典》:言传身教(言傳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用言语和行动来教示他人。如:「为了带动班上的读书风气,班长言传身教地以身作则。」
《漢語大詞典》:言喘
犹吭声,吭气。《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説那皮狐常是盗人家的钱物,人不敢言喘。”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百姓莫敢言喘, 放翁 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取戾乎?”
分類:吭声
《漢語大詞典》: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清 方苞 《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録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國語辭典》:言必有据(言必有據)  拼音:yán bì yǒu jù
所说的话一定有根据。如:「他所说的话言必有据,从无虚言。」
分類:有根
《國語辭典》: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讲话有信用,做事坚决果断。《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分类字锦》:言必无失(言必无失)
东轩笔录: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时元绛为翰林学士。尝问三命僧化成曰。吕参政早晚为相。化成曰。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其黜免可立而待也。元曰。事应何时。成曰。在今年五月十七日。元怃然不测。亦潜记之。既而吕权日盛。台諌噤口。会五月十七日。元语蔡确曰。化成言吕参政祸在今日,真漫浪之语也。促召成而诮之。成曰:言必无失,姑且俟之。既,而内探报今日蔡察院言吕参政兄弟。元闻之,大骇。吕罢政事,实始此日也。
分类:星学
《國語辭典》:言之不预(言之不預)  拼音:yán zhī bù yù
没有预先说明。如:「你言之不预,何能要求人人称你心意?」
分類:预先说明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國語辭典》:言之过甚(言之過甚)  拼音:yán zhī guò shèn
话说得太过火,不符合实际情形。如:「这篇报导没有据实以载,哗众取宠,言之过甚。」
《高级汉语词典》:言之无文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
《國語辭典》: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拼音: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漢語大詞典》: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亦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亦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孔子家语·正论》:“ 孔子 闻之,谓 子贡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捨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國語辭典》:言之无物(言之無物)  拼音:yán zhī wú wù
文章或言论的内容空洞。如:「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却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漢語大詞典》: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参见“ 言之成理 ”。
分類:有根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高级汉语词典》:言之有据  拼音:yán zhī yǒu jù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