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真言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道之一。修法加持地界使清净坚固离一切障碍之咒与印也。见十八契印。
(术语)十八道之一。修法加持地界使清净坚固离一切障碍之咒与印也。见十八契印。
言亡虑绝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亡思虑绝之意。与所谓绝言绝思,心言路绝,同义。谓无言语可以谈,非思虑所能及也。三论玄义上曰:「诸法实相,言亡虑绝。」中论疏第一末曰:「大乘实相,言亡虑绝。」皆其例也。
(杂语)言语亡思虑绝之意。与所谓绝言绝思,心言路绝,同义。谓无言语可以谈,非思虑所能及也。三论玄义上曰:「诸法实相,言亡虑绝。」中论疏第一末曰:「大乘实相,言亡虑绝。」皆其例也。
言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文句。
(杂语)言语与文句。
言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口业为言,身业为行。无量寿经下曰:「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术语)口业为言,身业为行。无量寿经下曰:「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言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言味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
(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
言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悉昙之最初阿字也。又,总云梵语。以一切之梵字皆有阿点故也。
(术语)言悉昙之最初阿字也。又,总云梵语。以一切之梵字皆有阿点故也。
言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为法皆摄于能诠之名与所诠之义。而一切有为法之名与义,为依于言语音声者,故指有为法而云言依。对于不可称不可说之无为法也。
(术语)有为法皆摄于能诠之名与所诠之义。而一切有为法之名与义,为依于言语音声者,故指有为法而云言依。对于不可称不可说之无为法也。
言便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论上之便宜。俱舍论二十六曰:「然说见言乘言便故。」
(杂语)言论上之便宜。俱舍论二十六曰:「然说见言乘言便故。」
言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以言语垂示之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种种譬喻,广演言教。」
【佛学常见辞汇】
佛以言语垂示的教法。
(术语)如来以言语垂示之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种种譬喻,广演言教。」
【佛学常见辞汇】
佛以言语垂示的教法。
言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学之语。宗因喻之所陈于言者谓之言陈,意中有所许者,谓之意许。因明四相违中,法差别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因者,立者于言陈之外,别有意许,故就其意许而付相违因之过失也。宋高僧传(药山传)李翱评复性书曰:「其文则隐而不援释教,其理则彰而乃显自心,弗事言陈,唯萌意许。」
(术语)因明学之语。宗因喻之所陈于言者谓之言陈,意中有所许者,谓之意许。因明四相违中,法差别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因者,立者于言陈之外,别有意许,故就其意许而付相违因之过失也。宋高僧传(药山传)李翱评复性书曰:「其文则隐而不援释教,其理则彰而乃显自心,弗事言陈,唯萌意许。」
言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语为显义理之具,如筌为捕鱼之具,故以筌为譬。
(术语)言语为显义理之具,如筌为捕鱼之具,故以筌为譬。
言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语为诠义理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言语来诠释义理。
(术语)言语为诠义理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言语来诠释义理。
言诠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中道之理,原离言说,然欲说之,必用言语。言语所显之中道,谓之言诠中道,与离言中道相区别。
【佛学常见辞汇】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种言语所显的中道,叫做言诠中道,与离言说的中道不同。
(术语)中道之理,原离言说,然欲说之,必用言语。言语所显之中道,谓之言诠中道,与离言中道相区别。
【佛学常见辞汇】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种言语所显的中道,叫做言诠中道,与离言说的中道不同。
言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说法之一。以言音说法也。
【三藏法数】
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著法性也。
(术语)五种说法之一。以言音说法也。
【三藏法数】
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著法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