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1,分185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华言
妖言
载言
言偃
指言
申言
过言
言色
理言
言教
扬言
浪言
庶言
言章
庸言
《漢語大詞典》:华言(華言)
(1).浮华之言;浮夸之言。 汉 焦赣 《易林·咸之颐》:“华言风语,自相詿误,终无凶事,安寧如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大夫曰:‘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及有所得,多出先儒论断之外。文字尚理致,不为华言。”
(2).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献鲜秃髮驰,问译华言答。”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尝闻 天竺 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嚮,即翻为 华 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
《國語辭典》:妖言  拼音:yāo yán
怪诞的邪说。《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
《漢語大詞典》:载言(載言)
谓记录国家盟会之辞。后亦泛指记录史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陈澔 集说:“言,谓盟会之辞。” 唐 刘知几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从官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按,“载言之职”谓史官。
《国语辞典》:言偃  拼音:yán yǎn
人名。(西元前506~?)字子游,春秋吴国人。孔子弟子,仕鲁为武城宰,习于礼,以文学著称,孔门四科中列于文学科。
《漢語大詞典》:指言
犹指陈。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闕,而难於指言者,輒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於上。”宋史·哲宗纪二:“侍从中书舍人以上各举所知二人,权侍郎以上举一人,仍指言所堪任职。”参见“ 指陈 ”。
分類:指言
《國語辭典》:指陈(指陳)  拼音:zhǐ chén
指明和叙述。如:「他在会议上指陈这次活动的得失,以便检讨改进。」《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
分類:指陈陈述
《漢語大詞典》:申言
(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康定 中, 王涣 为 荆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无节, 涣 以书諫:方国家有边患,宜助节用。王判其后曰:‘愁杀你,愁杀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书注冗:“ 颜师古 注汉书……有失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请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请修兵革’,盖即上语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夺民用’而误。”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國語辭典》:过言(過言)  拼音:guò yán
过分的言论。《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漢語大詞典》:言色
言语和脸色。《无量寿经》卷下:“言色常和,莫相违戾。”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言色惨沮,吁嘆不已。” 明 黄淳耀 《自监录一》:“吾尝众中察人,有以言色説人者,未尝不心鄙之,切勿自蹈此失。”
分類:脸色
《漢語大詞典》:理言
议论。 宋 姜夔 《白石诗说》:“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分類:议论
《國語辭典》:言教  拼音:yán jiào
以言语教示他人。如:「身为父母,教导子女要言教、身教并重。」
《國語辭典》:扬言(揚言)  拼音:yáng yán
1.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战国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2.誇大其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3.大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國語辭典》:浪言  拼音:làng yán
1.狂妄的话。《西游记》第五回:「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
2.誇大其辞。《醉醒石》第一一回:「魏推官道:『寂上人,果然能前知么?』寂和尚道:『不敢,是小僧浪言。』」
《漢語大詞典》:庶言
群言;舆论。《书·立政》:“ 文王 罔攸兼於庶言、庶狱、庶慎。” 孔 传:“ 文王 无所兼知於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当所慎之事。”礼记·缁衣:“ 君陈 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郑玄 注:“众言同,乃行之。”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昪封赠三代制八道》:“允于庶言,秉国枢要。”一说为教令。见 曾运乾 《尚书正读》卷六。
分類:舆论教令
《漢語大詞典》:言章
弹劾官员的奏章。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近来朝臣之出,必有言章丑恶之辞,极力詆毁之。” 宋 刘安世 《〈忠肃集〉序》:“此皆被省者鼓怨言章,风闻过实,不足深信。”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宰相任怨:“欲拟宫观三四人,未暇而去位, 子绍 之出,遂织入言章中。”
《国语辞典》:庸言  拼音:yōng yán
平常的言语。《易经。乾卦。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分类:平常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