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5,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8  1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尖言冷语
缄口禁言
缄口不言
谨言慎行
静言庸违
静言令色
靖言庸回
靖言庸违
金石良言
金石之言
金玉良言
金玉之言
金口御言
金口玉言
猫言
《漢語大詞典》:尖言冷语(尖言冷語)
谓言语尖刻。《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 见丈人声势凶狠, 赵昂 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攛掇。”
分類:言语尖刻
《高级汉语词典》:缄口禁言
闭口不说
《國語辭典》:缄口不言(緘口不言)  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闭口不说话。《明史。卷一八九。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國語辭典》:谨言慎行(謹言慎行)  拼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语本《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指言谈小心,行事谨慎。如:「做人须谨言慎行,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漢語大詞典》:静言庸违(静言庸違)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孔 传:“静,谋,滔,漫也。言 共工 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违背之。” 蔡沉 集传:“静则能言,用则违背也。”
《漢語大詞典》:静言令色
犹言巧言令色。汉书·翟方进传:“兄 宣 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颜师古 注:“静,安也。令,善也。言其阳为安静之言,外有善色,而实嫉害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三:“静言令色,即巧言令色。下文外巧二字,统承静言令色言之,则静非安静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靖言庸回
同“ 靖言庸违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 共 鯀 之徒,弗能塞也;靖言庸回,弗能惑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共 驩 四子,於 尧 皆葭莩姻婭也,靖言庸回,而 尧 亦不得不任用之。”
《漢語大詞典》:靖言庸违(靖言庸違)
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汉书·王尊传》:“今御史大夫奏 尊 ‘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詔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四状》:“此迺欺罔天听,靖言庸违,当伏 共 兠 之诛,以清 唐 虞 之治。”
《國語辭典》:金石良言  拼音:jīn shí liáng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叔公教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不可有负栽培。」也作「金玉良言」。
《國語辭典》:金石之言  拼音:jīn shí zhī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三国演义》第六○回:「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也作「金玉良言」。
《國語辭典》:金玉良言  拼音:jīn yù liáng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邹太爷一看苗头不对,赶紧陪著笑脸道:『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也作「金石良言」、「金石之言」、「金玉之言」。
《國語辭典》:金石良言  拼音:jīn shí liáng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叔公教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不可有负栽培。」也作「金玉良言」。
《國語辭典》:金玉之言  拼音:jīn yù zhī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谢道:『恩相金玉之言,某当终身佩铭。』」也作「金玉良言」。
《漢語大詞典》:金口御言
同“ 金口玉音 ”。 聂绀弩 《独夫之最后》:“如何,诸位!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我们不能把真正坏蛋的话,当作金口御言,把自己的人推在外边。”
《國語辭典》:金口玉言  拼音:jīn kǒu yù yán
皇帝说的话。《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高产立高名》:「拜舞以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晏、普叩头应诏。」亦用以比喻有益于人的言语。《通俗常言疏證。言语。金口玉言》引《玉搔头剧》:「这位客人的话,到是金口玉言。」
《漢語大詞典》: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晋书·夏侯湛传:“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亦作“ 金口玉言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晏 、 许普 ﹞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 许武 之弟乎?’ 晏 普 叩头应詔。” 清 李渔 《玉搔头·飞舸》:“这位客人的话,倒是金口玉言,纔説要顺风,这风就掉转来了。”《何典》第七回:“小姐金口玉言,教我怎敢不依头顺脑。”
分類:正确帝王
《骈字类编》:猫言
续墨客挥犀》,鄱阳龚晁仲自言其祖纪与族人同应进士举,其家众妖竞作,乃召女巫徐姥者使治之。时尚寒,有一猫正卧炉侧,家人指谓姥曰:“吾家百物皆为异,不为异者独此猫耳。” 于是猫亦人立拱手而言曰:“不敢。” 姥大骇,驰去。后数日,捷音至,二人皆高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