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5,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季路一言
急不择言
疾言倨色
疾言遽色
疾言厉气
疾言厉色
疾言怒色
诡言浮说
贵不可言
广开言路
广而言之
光启格言
规言矩步
顾而言他
刮言
《漢語大詞典》:季路一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 小邾射 以 句绎 来奔,曰:‘使 季路 要我,吾无盟矣。’使 子路 , 子路 辞。 季康子 使 冉有 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 鲁 有事於 小邾 ,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 由 弗能。’” 杨伯峻 注:“ 季路 即 子路 ,《论语·颜渊》谓‘ 子路 无宿诺’,足见 季路 之诚信素著,故 射 寧与 子路 相约,而不欲与 鲁 盟誓。”后以“ 季路 一言”指可以凭信的话。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是以开百里之围,用 陈平 之一策;盟千乘之国,须 季路 之一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余婢实价购之,今被误控。此事君亲见之,惟借 季路 一言,无他説也。”
分類:凭信
《國語辭典》:急不择言(急不擇言)  拼音:jí bù zé yán
急迫而来不及选择词语。如:「如果平时能多多练习思考,就不易犯急不择言的毛病。」、「小弟急不择言,如有说错话的地方,请多包涵。」
《漢語大詞典》:疾言倨色
见“ 疾言遽色 ”。
《國語辭典》:疾言遽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言语躁急,神色张皇。形容人不镇静的样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國語辭典》:疾言遽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言语躁急,神色张皇。形容人不镇静的样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漢語大詞典》:疾言厉气(疾言厲氣)
犹言疾言厉色。 明 宋濂 《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分類:疾言厉色
《國語辭典》:疾言厉色(疾言厲色)  拼音:jí yán lì sè
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样子。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三出:「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是个人中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漢語大詞典》:疾言怒色
犹言疾言厉色。 清 戴名世 《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分類:疾言厉色
《漢語大詞典》:诡言浮说(詭言浮説)
虚假不实的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侯景 ﹞衅暴恶盈,侧首无託,以 金陵 逋逃之藪, 江 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説,抑可知矣。”
分類:虚假不实
《國語辭典》:贵不可言(貴不可言)  拼音:guì bù kě yán
富贵得无法用言语表达。形容极为尊贵。《唐语林。卷五。补遗》:「规惊起曰:『此女贵不可言。』是生二子,男为人君,女为公主。」明。沈采《千金记》第三四出:「相君之面,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分類:帝王母后
《國語辭典》:广开言路(廣開言路)  拼音:guǎng kāi yán lù
语本《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若怀迷不反,当显明刑书。」指政府鼓励人民充分发表意见做为施政的参考。宋。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之二:「虽陛下广开言路,无所讳忌,而台谏所击,不过先朝之人,所非不过先朝之法。」《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现在朝廷广开言路,昨儿新下上谕,内务府人员,可以保送御史。」
《高级汉语词典》:广而言之  拼音:guǎng ér yán zhī
一般说来
《分类字锦》:光启格言(光启格言)
崔位为李仆射贺圣制政刑箴表:光启格言,昭融至道。
分类:天章
《國語辭典》:规言矩步(規言矩步)  拼音:guī yán jǔ bù
比喻言行守法度,不胡作非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
《漢語大詞典》:顾而言他(顧而言他)
见“ 顾左右而言他 ”。
《國語辭典》:顾左右而言他(顧左右而言他)  拼音: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闪避主题而谈论别的事情。《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國語辭典》:刮言  拼音:guā yán
以言语勾引、挑逗。《金瓶梅》第二二回:「看见这个老婆,两个吃酒刮言,就把这个老婆刮上了。」也作「刮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