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98
词典
6
分类词汇
390
佛典
2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粲花
过论
余论
偏说
疑论
卷雾
余地
抽茧
常论
快论
世语
通说
浮论
游言
妙说
《漢語大詞典》:
粲花
谓言论典雅隽妙,有如明丽的春花。 五代
王仁裕
《
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
》
:“ 李白 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於齿牙之下,时人号曰 李白 粲花之论。” 清
钮琇
《〈觚賸〉自序》
:“粲花宾至,快雄辩之当筵。”
分類:
言论
典雅
有如
明丽
春花
《漢語大詞典》:
过论(過論)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
:“鄙人尝持一説,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分類:
过分
言论
三篇
序说
《國語辭典》:
馀论(餘論)
拼音:
yú lùn
1.未尽的言论。《文选。张衡。东京赋》:「得闻先生之馀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2.称著作中总论分论以外的论述。
分類:
识见
前人
一言半语
广博
传留
留下
言论
宏论
《漢語大詞典》:
偏说(偏説)
(1).偏颇、片面的言论。 汉
徐干
《
中论·慎所从
》
:“乃一隅之偏説也,非大道之至论也。” 宋
叶适
《始论一》
:“不可以偏説定。”
(2).偏偏説。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
第四幕:“可是战争贩子们偏说无野心。”
分類:
偏颇
偏偏
片面
言论
《漢語大詞典》:
疑论(疑論)
(1).疑似的言论。 汉
王充
《
论衡·雷虚
》
:“无是非之分,故无是非之实。无以定疑论,故虚妄之论胜也。”
(2).谓比拟朋党论处。疑,通“ 拟 ”。
《
后汉书·申屠蟠传
》
:“居二年, 滂 ( 范滂 )等果罹党錮,或死或刑者数百人, 蟠 确然免於疑论。”
分類:
比拟
言论
《分类字锦》:
卷雾(卷雾)
晋书刘惔韩伯传论: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
晋书刘惔韩伯传论: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
分类:
言论
讲论
《國語辭典》:
馀地(餘地)
拼音:
yú dì
1.可供言语或行为缓冲回旋的空间。《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唐。
杜甫
〈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诗:「议论有馀地,公侯来未迟。」
2.坟墓外的空地。
分類:
余地
言论
行动
动中
回旋
地步
《漢語大詞典》:
抽茧(抽繭)
(1).抽引茧丝。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
:“微若抽茧,逝如激电。”
(2).喻引出其言论加以申述。 曼华
《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
:“
《民报》
之出,殆首在廓清反动言论,抽茧剥蕉,而后革命理论之真諦以明。”
分類:
抽茧
抽引
引出
言论
申述
《漢語大詞典》:
常论(常論)
(1).指普遍适用的道理和法则。
《
后汉书·王符传
》
:“国以贤兴,以諂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而时所共知也。”
(2).平庸的言论。
《
汉书·谷永传
》
:“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 章炳麟
《论式》
:“游谈恣肆而无法程,常论宽缓而无攻守。”
分類:
平庸
普遍
言论
适用
道理
法则
《漢語大詞典》:
快论(快論)
痛快的言论。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祠
》
:“近日 娄中 王衡 力詆其人,俱千古快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真宗》
:“安得如此快论,而犹不从,亦愚甚矣。”
分類:
痛快
言论
《漢語大詞典》:
世语(世語)
(1).世俗的言论。
《无量寿经》
卷下:“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明
刘基
《招隐》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2).俗语。 唐
刘知几
《
史通·言语
》
:“唯 王 、 宋 著书,叙 元 、 高 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
分類:
世俗
俗语
言论
《漢語大詞典》:
通说(通説)
(1).通达的言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
:“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
(2).普遍的说法。 廖仲恺
《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
:“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分類:
通达
普遍
言论
《漢語大詞典》:
浮论(浮論)
空虚不实的言论。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
:“羣辈之躁聚势门,欲以浮论笼驾主司者。”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
:“虚文相挻,浮论相倚。”
分類:
空虚
不实
言论
《國語辭典》:
游言
拼音:
yóu yán
浮誇不实的言论。《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
分類:
虚浮
不实
浮夸
言语
流言
言论
《漢語大詞典》:
妙说(妙説)
意旨精微的言论。
《魏书·常景传》
:“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説。”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
诗之一:“緑帙啟真词,丹经流妙説。”
分類:
意旨
精微
言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