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98
词典
6
分类词汇
390
佛典
2
共39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妙言
物听
鲠论
通言
杂言
抗辞
毒草
伟论
名论
粲花
过论
余论
偏说
疑论
卷雾
《漢語大詞典》:
妙言
(1).微妙不易理解的言论。
《
韩非子·忠孝
》
:“殆物妙言,治之害也。”
(2).动听的言语。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妙言对宾客,称渠万金产。”
分類:
动听
微妙
不易
言语
易理
理解
言论
《漢語大詞典》:
物听(物聽)
众人的言论。
《晋书·王敦传》
:“天下荒弊,人心易动;物听一移,将致疑惑。” 宋
孔平仲
《
续世说·方正
》
:“ 貽范 忧未数月,遽令起復,实骇物听,伤国体。”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青娥
》
:“女以形蹟诡异,虑骇物听,求即播迁。”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
第四篇第二章:“ 卓元 遗产巨富,子幼,寡妾独支门户,其族多无赖,构为蜚语,耸骇物听。”
分類:
众人
言论
《漢語大詞典》:
鲠论(鯁論)
(1).刚直的言论。
《
宋史·范纯仁传
》
:“庶几鯁论嘉谋,日闻忠告。”
(2).刚直地发表言论。 宋
沈作哲
《
寓简
》
卷九:“予观 颜平原 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言鯁论,天威不能屈。”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下》
:“公( 陆宣公 )处昏邪臣间,直言鯁论,未尝有所屈。”
分類:
刚直
言论
发表
《漢語大詞典》:
通言
(1).互通言语。
《
汉书·郊祀志上
》
:“可使通言於神人。”
《水浒传》
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礼禁严,手援须识是从权。”
(2).通达的言论。
《弘明集·正诬论》
:“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 吴恒炜
《〈知新报〉缘起》
:“子弟日见通事,闻通言,谈通议,前后左右罔非通人也。”
(3).训诂学术语。浑言的统称。与“析言”相对。 章炳麟
《文学说例》
:“夫狗有县蹏曰犬,
《
説文
》
犬未成豪曰狗,
《释畜》
通言则同,析言则异。”参见“ 浑言 ”。
分類:
通达
互通
训诂学
言语
言论
《國語辭典》:
浑言(渾言)
拼音:
hún yán
概括、笼统的说明。《说文解字。口部》「哯」字。清。段玉裁。注:「欠部曰:『欧,吐也。』浑言之;此云『不欧而吐也』者,析言之。」
分類:
训诂学
笼统
《國語辭典》:
杂言(雜言)
拼音:
zá yán
杂谈、漫谈。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分類:
不纯
纯正
言论
《國語辭典》:
杂言诗(雜言詩)
拼音:
zá yán shī
一种每句字数不一,长短相间的古体诗。最短仅一字,长者可高达九、十字以上,通常以三、四、五、七字为多。
分類:
古体诗
最初
乐府
字数
不等
《漢語大詞典》:
抗辞(抗辭)
(1).高深的言论。
《
汉书·扬雄传下
》
:“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
(2).犹严辞。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孔子》
:“﹝ 孔子 ﹞復相 定公 ,会于 夹谷 ,昭旧以正其礼,抗辞以拒其侮。”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一:“ 魏道弼 参政使 金 人军中,抗辞不挠。”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
》
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曹锡宝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
分類:
高深
言论
《國語辭典》:
毒草
拼音:
dú cǎo
有毒的草。比喻持反对意见的思想、言论、作品或人。在中共辞汇中,则指一切批评、反对、怀疑马列思想、共产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著作或艺术作品。
分類:
毒草
人民
社会
有害
言论
作品
《漢語大詞典》:
伟论(偉論)
高明超卓的言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
:“惟 鲁直 、 文潜 二诗,杰句伟论,殆为絶唱,后来难復措词矣。”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
:“宏猷伟论,裨乎宗社。” 廖仲恺
《致郑螺生函》
:“展读阁下致 中山 先生书,敬悉伟论精详,莫不感佩。”
分類:
高明
超卓
言论
《國語辭典》:
名论(名論)
拼音:
míng lùn
1.有名或高明的言论。如:「古往先贤的许多名论,已成为后人处世的座右铭。」
2.名誉。《后汉书。卷六八。符融传》:「二人自是名论渐衰,宾徒稍省,旬日之间,惭叹逃去。」
分類:
名望
高明
或有
有名
言论
《漢語大詞典》:
粲花
谓言论典雅隽妙,有如明丽的春花。 五代
王仁裕
《
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
》
:“ 李白 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於齿牙之下,时人号曰 李白 粲花之论。” 清
钮琇
《〈觚賸〉自序》
:“粲花宾至,快雄辩之当筵。”
分類:
言论
典雅
有如
明丽
春花
《漢語大詞典》:
过论(過論)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
:“鄙人尝持一説,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分類:
过分
言论
三篇
序说
《國語辭典》:
馀论(餘論)
拼音:
yú lùn
1.未尽的言论。《文选。张衡。东京赋》:「得闻先生之馀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2.称著作中总论分论以外的论述。
分類:
识见
前人
一言半语
广博
传留
留下
言论
宏论
《漢語大詞典》:
偏说(偏説)
(1).偏颇、片面的言论。 汉
徐干
《
中论·慎所从
》
:“乃一隅之偏説也,非大道之至论也。” 宋
叶适
《始论一》
:“不可以偏説定。”
(2).偏偏説。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
第四幕:“可是战争贩子们偏说无野心。”
分類:
偏颇
偏偏
片面
言论
《漢語大詞典》:
疑论(疑論)
(1).疑似的言论。 汉
王充
《
论衡·雷虚
》
:“无是非之分,故无是非之实。无以定疑论,故虚妄之论胜也。”
(2).谓比拟朋党论处。疑,通“ 拟 ”。
《
后汉书·申屠蟠传
》
:“居二年, 滂 ( 范滂 )等果罹党錮,或死或刑者数百人, 蟠 确然免於疑论。”
分類:
比拟
言论
《分类字锦》:
卷雾(卷雾)
晋书刘惔韩伯传论: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
晋书刘惔韩伯传论: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
分类:
言论
讲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