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98
词典
6
分类词汇
390
佛典
2
共39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异言
察言
仁言
思顺
抗议
十言
戏论
宣言
诡辞
过言
恣肆
妙论
扬言
淫辞
刍言
《國語辭典》:
异言(異言)
拼音:
yì yán
1.他乡异国的语言。《礼记。王制》:「禁异服,识异言。」
2.意见不同或不相符的言论。如:「各无异言」。《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芳兰既茂,内怀憎恶,乃妄扇异言,无罪即戮。」
分類:
奇异
异议
言论
反对
意见
《漢語大詞典》:
察言
审察言论。
《
后汉书·王堂传
》
:“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
《后汉书·陈蕃传》
:“夫吉凶之効,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於察言。”
分類:
审察
言论
《漢語大詞典》:
仁言
(1).仁德教化的言论。
《孟子·尽心上》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清
顾炎武
《再谒天寿山陵》
诗:“仁言人所欣,甘言人所惑。”
(2).仁人的言论。详“ 仁言利博 ”。
分類:
仁德
仁人
德教
教化
言论
《國語辭典》:
仁言利博
拼音:
rén yán lì bó
有德者的言论,能使众人受益。语本《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分類:
有德
德行
益处
《分类字锦》:
思顺(思顺)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言思其顺,貌思其恭。
分类:
言论
《國語辭典》:
抗议(抗議)
拼音:
kàng yì
1.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2.持论正直。《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剿奸回之偪。」
分類:
抗议
进言
高论
正直
见解
他方
高远
对错
错误
言论
议论
意见
行动
提出
反对
强烈
《漢語大詞典》:
十言
(1).十句话。表示很多议论。
(2).十次言论。表示多次言论。
《
史记·龟策列传
》
:“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
分類:
十句
言论
议论
《國語辭典》:
戏论(戲論)
拼音:
xì lùn
佛教称违反真理,对善法的增长没有任何利益的言论。《中论》卷一:「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分類:
佛教语
漫不经心
言论
非理
无义
《國語辭典》:
宣言
拼音:
xuān yán
1.逢人公开声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2.发表意见。《国语。周语上》:「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政府、政党或其他团体把对某事件的主张,用文书对外的宣示。如:「独立宣言」。
分類:
宣言
宣告
发表
国家
扬言
声明
言论
宣布
政党
故意
表达
达意
意见
散布
团体
领导
导人
重大
大问
问题
公开
示意
宣传
号召
文告
《國語辭典》:
诡辞(詭辭)
拼音:
guǐ cí
1.说假话,搪塞敷衍。《谷梁传。文公六年》:「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也作「诡词」。
2.虚妄饰词,颠倒黑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析辩诡辞,以挠世事。」也作「诡词」。
分類:
密谈
诡异
说假话
假话
透露
言论
秘密
谈话
交谈
真实
异端邪说
实内
《國語辭典》:
过言(過言)
拼音:
guò yán
过分的言论。《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分類:
错误
过分
夸大
言论
过于
激切
《國語辭典》:
恣肆
拼音:
zì sì
1.放纵。《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中。张巡传》:「士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言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
2.形容文笔或言论等豪放不拘。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
:「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
分類:
恣肆
放肆
豪放
无拘束
顾忌
文章
言论
《國語辭典》:
妙论(妙論)
拼音:
miào lùn
奇妙的议论。如:「此人忽发妙论,众人为之侧目。」
分類:
精妙
理论
言论
《國語辭典》:
扬言(揚言)
拼音:
yáng yán
1.故意宣扬,散布某种言论。《战国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2.誇大其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3.大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分類:
扬言
大声
声地
外宣
宣扬
故意
散布
言论
《國語辭典》:
淫辞(淫辭)
拼音:
yín cí
不合乎正道的放荡言辞。《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分類:
放荡
邪僻
荒诞
猥亵
言论
言词
缘起
起首
《國語辭典》:
刍言(芻言)
拼音:
chú yán
谦称自己的言论浅陋。《旧唐书。卷一六四。李绛传》:「臣等备位,无所发明,但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
分類:
浅陋
言论
卑贱
自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