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8,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钳结
激论
覈论
鼎言
抨击
抛出
奇说
腾说
诞说
辨囿
奸说
訚侃
辩囿
傥言
庄论
《漢語大詞典》:钳结(箝結)
箝口结舌。谓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唐 韩偓 《海山记》:“陛下恆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箝结自全。”
《国语辞典》:激论(激论)  拼音:jī lùn
激烈的言论。如:「他喜欢发表激论。」
分类:激烈言论
《漢語大詞典》:覈论(覈論)
1.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李贤 注:“覈,犹实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
2.深刻评议。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元年:“ 子将 者, 训 之从子 劭 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漢語大詞典》:鼎言
有份量的言论。常用于请人说话帮助的敬词。 明 徐复祚《投梭记·恣刦》:“没奈何,望乞鼎言昭雪。”参见“ 鼎吕 ”。
《漢語大詞典》:鼎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
《國語辭典》:抨击(抨擊)  拼音:pēng jí
用言论或文字攻击、纠责他人。如:「议员们在议会猛烈抨击不当的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抛出
谓大量卖出商品、证券、股票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装到 汕头 的二十一支三百八十件,装到 汉口 广州 的二十一支一共八百三十二件全抛出了。”现亦指提出某种主张、发表某种言论。
《国语辞典》:奇说(奇说)  拼音:qí shuō
欺诳不实的言论。《管子。七法》:「去奇说,禁雕俗也。」
《漢語大詞典》:腾说(騰説)
(1).传播言论,宣扬主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譎诡以驰旨,煒曄以腾説。”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骋辩腾説,著作云起矣。”
(2).传播流言蜚语;诽谤。明史·李三才传:“而今之党人动与正人为讐, 士昌 光復 尤为戎首,挺身主盟,力为 一贯 ( 沈一贯 ) 敬 ( 韩敬 )报怨,腾説百端,攻击千状。”
《漢語大詞典》:诞说(誕説)
荒诞的言论。 明 李东阳 《杨南里传》:“吾闻 杨先生 教先践履,论古事必设以身处,不漫为诞説。”
分類:荒诞言论
《漢語大詞典》:辨囿
辩士组成的圈子,言论界。辨,通“ 辩 ”。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参见“ 辩囿 ”。
《漢語大詞典》:辩囿(辯囿)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分類:言论言者
《漢語大詞典》:奸说(奸説,姦説)
有所干求而游说。史记·穰侯列传:“於是 魏 人 范雎 自谓 张禄先生 ,讥 穰侯 之伐 齐 ,乃越三 晋 以攻 齐 也,以此时奸説 秦昭王 。” 章炳麟 《秦献记》:“故 零陵 令与 斯 ( 李斯 )辩难, 成公生 乃奸説其子,著书自见,一切无所穷治,又况票票 羊 黄 之徒乎?”
姦説:不合礼义的言论。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姦説不兴,邪陂自息矣。”
《漢語大詞典》:訚侃(誾侃)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侃侃,和乐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谓言论和悦而中正。 明 邹元标 《梁夫山传》:“但资禀刚直,言论誾侃。”
《漢語大詞典》:辩囿(辯囿)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分類:言论言者
《漢語大詞典》:傥言(儻言)
正直的言论。儻,通“ 讜 ”。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虚心导人,允求儻言。师臣司训,敢告在前。”南史·齐本纪上:“詔内外羣僚,各进儻言,王公卿士,各举所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儻言之胜,宗社赖之。”
分類:正直言论
《漢語大詞典》:庄论(莊論)
庄重的言论;庄严的议论。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庄论法语,尚惧不聪,乌有所谓机锋者乎?”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在文字中,则文言不如其俗语,庄论不如其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