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08
词典
15
分类词汇
191
佛典
1
其它
1
共191,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邪道
崖异
时背
批判
风魔
人范
卑鄙
饬励
浅人
捉迷藏
细谨
饬修
脩饬
哗众
哗世
《高级汉语词典》:
邪道
妖异怪诞之道
分类:
邪道
《國語辭典》:
崖异(崖異)
拼音:
yá yì
高立山岸。表示异于众人。《庄子。天地》:「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
分類:
人性
性情
言行
常理
《漢語大詞典》:
时背(時背)
背时,谓言行与时乖违。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
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
:“高蹈为时背,幽怀是事兼。”
分類:
时背
背时
言行
行与
与时
乖违
《國語辭典》:
批判
拼音:
pī pàn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2.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分類:
批判
评论
批示
判断
评断
错误
思想
言行
批驳
否定
《國語辭典》:
风魔(風魔)
拼音:
fēng mó
1.受惑而神魂颠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2.发疯、疯狂。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且装风魔,行乞于市则个。」《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依随著他,上庙就去上庙,游山就去游山……风魔了个足心足意。」
分類:
迷惑
发疯
疯子
言行
痴呆
癫狂
轻狂
糊涂
着魔
《漢語大詞典》:
人范(人範)
(1).普通人言行的规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皇太子不矜天姿,俯同人范。师友之义,穆若金兰。”
(2).众人的楷模。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
:“至于业官之绩,可以为吏师;修身之道,可以为人范。”
分類:
众人
普通人
言行
楷模
规范
《國語辭典》:
卑鄙
拼音:
bēi bǐ
1.人格恶劣低下。如:「他真是个卑鄙的人。」
2.地位卑微低贱。《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分類:
低下
低微
品质
卑鄙
微鄙
粗俗
鄙陋
言行
人
低级
恶劣
《漢語大詞典》:
饬励(飭勵)
(1).亦作“ 飭厉 ”。谓使思想言行合礼制规范。 宋
曾巩
《徐复传》
:“为人倜儻有大志,内自飭励,不求当世之誉。” 王闿运
《李仁元传》
:“ 李仁元 之父 李子墀 、母 陈氏 、妻 金氏 勇义蹈礼,晈焉飭厉。”
(2).犹激励。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
:“自己所愁着的身体,为兴奋、惭恧、感激种种精神上的活动所饬励、鞭挞、鼓舞,却反而振作起来了。”
分類:
激励
思想
言行
合礼
礼制
规范
《漢語大詞典》:
浅人(淺人)
谓言行浅薄的人。
《
孔丛子·抗志
》
:“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晋
葛洪
《
抱朴子·行品
》
:“治细辨於稠众,非其人而尽言者,浅人也。”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亦谓识见短浅的人。 明
杨慎
《
升庵诗话·书贵旧本
》
:“ 刘巨济 收 许浑 诗‘ 湘潭 云尽暮烟出’,今俗本烟作山,亦是浅人妄改。” 清
俞樾
《
古书疑义举例·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
》
:“浅人不达,误加同姓二字,殊非其旧矣。”
分類:
言行
浅薄
识见
见短
短浅
《國語辭典》:
捉迷藏
拼音:
zhuō mí cáng
1.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的游戏。唐。
元稹
杂忆
诗:「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说郛。卷三一。致虚杂俎》:「玄宗与玉真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也称为「躲猫猫」、「躲迷藏」、「捉盲盲」。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故意使人难以捉摸。如:「你到底想做什么,直说好了,别跟我捉迷藏!」也称为「躲迷藏」。
分類:
捉迷藏
言行
故意
寻找
躲藏
难以捉摸
游戏
《國語辭典》:
细谨(細謹)
拼音:
xì jǐn
拘泥细微末节。《史记。卷九七。郦生传》:「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分類:
小心谨慎
言行
《漢語大詞典》:
饬修(飭修,飭脩)
谓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宋
苏轼
《祭堂兄子正文》
:“昔我先伯父,内行飭修,閭里之师。”一本作“ 飭脩 ”。
分類:
思想
言行
谨严
严合
合礼
《漢語大詞典》:
脩饬(脩飭)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
《
荀子·君道
》
:“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
《
北史·羊烈传
》
:“ 烈 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举苏轼应制科状》
:“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
:“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分類:
谨慎
约束
整饬
言行
不违
违礼
礼义
《漢語大詞典》:
哗众(譁衆)
用浮夸的言行使众人兴奋激动。
《
隋书·经籍志三
》
:“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譁众,多设问难,便辞巧説,乱其大体。”
分類:
浮夸
言行
行使
众人
兴奋
奋激
激动
《漢語大詞典》:
哗世(譁世)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 宋
陆游
《上丞相参政乞宫观启》
:“既无甚高论,足以譁世。”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
:“执是以求今日售世譁世之文,文哉,文哉!”
分類:
浮夸
言行
行使
世人
兴奋
奋激
激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