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干冒
触犯;冒犯。《周礼·秋官·士师》“四曰犯邦令” 汉 郑玄 注:“干冒王教令者。” 贾公彦 疏:“ 郑 云干冒王教令者,谓犯邦令不肯依行。” 唐 柳宗元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窃以动心於无情之地,施惠於不报之人,古烈尚难,况在今日?而率然干冒,决不自疑者,盖以闻风之日久,嚮德之诚至。”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干冒圣威,臣无任云云。”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劝勉》:“休要顽,休要搅,一时非礼相干冒,从今有过须当教。”
《國語辭典》:冲撞(沖撞) 拼音:chōng zhuàng
1.冒犯。《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红楼梦》第六○回:「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
2.撞击。如:「海浪不停地冲撞岸边的岩石。」
2.撞击。如:「海浪不停地冲撞岸边的岩石。」
《國語辭典》:冲撞(衝撞) 拼音:chōng zhuàng
1.冲击碰撞。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适间小官马头前冲撞著老母,是必恕罪也。」《儒林外史》第九回:「不想就冲撞了三老爷的船,小的们该死了!」
2.冒犯顶撞。《水浒传》第二回:「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候。」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这个是叔叔,早是您侄儿不曾冲撞著叔叔也。」
2.冒犯顶撞。《水浒传》第二回:「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候。」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这个是叔叔,早是您侄儿不曾冲撞著叔叔也。」
《漢語大詞典》:抵突(觝突)
(1).触犯;逼近。《后汉书·臧宫传》:“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 清 陈维嵩 《念奴娇·红桥倡和集成作词奉柬并呈冒巢明先生》词:“直可抵突 曾 王 ,激昂 韩 柳 ,揖 欧阳 永叔 。”
(2).率直;莽撞。《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 河 掳之。”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 子及 不顾祸福,不计合否,輒透尽底里,疾如涌泉,骤如发机,岂冒妄抵突至此哉?”
觝突: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
(2).率直;莽撞。《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 河 掳之。”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 子及 不顾祸福,不计合否,輒透尽底里,疾如涌泉,骤如发机,岂冒妄抵突至此哉?”
觝突: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